爲何16歲的比特幣有審計機制,而112歲的联准会卻沒有?

robot
摘要生成中

比特幣憑藉開源帳本技術,實現全部交易記錄的實時公開驗證;而成立112年的联准会雖定期發布報告,卻從未接受全面審計。 其緊急貸款計劃和外匯互換操作等關鍵細節長期不對外公開。原因何在? 本篇精選內容由奔跑財經·Web3.0研讀室翻譯自Ankish Jain的《Why 16-year-old Bitcoin has an audit trail while the 112-year-old Fed does not》。 文章通過對比兩者審計機制、市場影響及監管效率,揭示中央銀行與數字貨幣在透明度範式上的本質區別,並分析這種差異對投資者、政策制定者和全球金融體系產生的實際影響。

1.比特幣的自我審計機制 比特幣常被描述爲點對點數字貨幣,但其最被低估的特性之一是自我審計能力。該網路每10分鍾通過工作量證明機制確認一個新區塊,並由全球數千個獨立節點驗證。 自2009年1月以來,已形成跨越90萬個區塊、包含近12億筆交易的連續公開記錄。任何聯網者皆可無需許可實時驗證數據。

相比之下,擁有112年歷史的联准会雖作爲美國金融體系支柱——管理利率、貨幣供應與經濟穩定——卻從未經歷完全獨立審計。 其定期發布政策會議紀要、資產負債表及財務報表,但緊急貸款細節、外匯互換額度與私人銀行往來等核心操作仍拒絕外部審查。 這種對比極具戲劇性:誕生16年的比特幣全程公開財務軌跡,而掌控全球最大經濟的百年機構联准会卻始終規避同等級別審查。 2.比特幣的自我驗證邏輯 比特幣持續審計的特性是其開源設計的天然產物。 所有網路參與者均擁有同等規則驗證權,打破了銀行業固有的信息層級——內部人士享有特權訪問,公衆僅能獲取監管機構披露的內容。 全節點概念是系統的運行核心,它們充當獨立裁判員。節點無需特殊許可或政治審批,任何人皆可用消費級硬件運行並獲取完整帳本副本。這種"勿信、驗證"原則確保2100萬枚比特幣的供應上限無需依賴權威機構信任即可執行。 每個新挖區塊包含固定數量的新生比特幣,約每四年通過"減半"機制削減一次。從2009年每區塊50BTC的初始獎勵,到2024年4月減半後的3.125BTC,流通中每個貨幣單位均可追溯至其誕生區塊。 Chainalysis、Elliptic和Glassnode等區塊鏈分析公司已圍繞比特幣公開帳本構建完整商業模式。監管機構也利用網路透明度追蹤犯罪活動,如2021年美國司法部通過追蹤區塊鏈錢包地址,成功追回殖民管道網路攻擊中支付的63.7枚比特幣贖金。 這種審計的可靠性不僅源於透明度,更依賴冗餘性。比特幣帳本副本遍布歐亞美多地域,即使某地政府關閉交易所或數據中心,數據仍可從他處獲取,確保審計過程持續且抗審查。 3.联准会的全球角色 联准会在全球金融中佔據獨特地位。其雖僅制定美國貨幣政策,影響力卻遠超國界。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數據,美元約佔全球外匯儲備58%,近90%的全球貿易交易以某種形式使用美元。 鑑於這種影響力,联准会的透明度不僅是國內問題,更關乎國際社會。該機構定期發布每週H.4.1資產負債表、經濟狀況褐皮書及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詳細會議紀要,每年還發布經外部機構審計的財務報表以披露資產、負債和收入。 然而這些披露僅涉及表層操作,央行最具權力的工具仍遊離在獨立審查之外。 以緊急貸款計劃爲例:2008年金融危機期間,联准会創設工具向國內外銀行出借數萬億美元。列維經濟學研究所後來估算,各計劃累計支持金額超過29萬億美元。但這些幹預細節僅在數年後因訴訟和國會壓力被迫披露。 類似保密行爲也出現在联准会廣泛使用的外匯互換額度中——該工具允許外國央行在全球流動性緊張時借入美元。 要求提高透明度的呼聲持續不斷。衆議員羅恩·保羅2009年提出"審計联准会"法案,雖在衆議院通過卻被大幅刪減後才成爲法律。參議員蘭德·保羅2015年重啓努力,但再次敗退參議院。 联准会始終反對這些嘗試,官員聲稱完全透明可能使其決策政治化並損害獨立性。前主席本·伯南克2010年警告稱,對貨幣政策審議進行審計可能"嚴重威脅貨幣政策獨立性與金融體系穩定性"。 這導致某些經濟學家所稱的"選擇性透明":联准会披露足夠信息維持市場信譽,卻將最敏感細節隔絕於公衆視野之外。 4.透明度鴻溝的影響 比特幣與联准会的透明度差異從三個方面影響市場、監管和公共問責: 首先在市場行爲層面。 Glassnode數據顯示,2023年持幣超一年的比特幣佔流通供應量68%以上,該指標用於評估長期投資者信念。與鏈上數據直接反映持有者行爲的比特幣不同,美元供應缺乏可比統計數據——央行披露聚焦宏觀總量而非個體行爲。 联准会反而創建相反機制: 通過公告和新聞發布會傳達貨幣政策,市場參與者對指導性意見而非可驗證數據作出反應。 交易員每季度依賴點陣圖解讀利率前景,盡管這些僅是委員觀點而非硬性承諾。預期與現實的落差可在幾分鍾內引發全球市場數萬億美元波動,凸顯選擇性溝通 versus 直接可見性的權重差異。 監管領域同樣體現對比價值。比特幣帳本完全開放使全球監管機構得以借助區塊鏈實現合規。 Chainalysis報告稱,2023年美國當局通過鏈上追蹤沒收與刑事案件相關的34億美元比特幣。反觀联准会在危機中與問題機構的往來——如2019年隔夜回購市場幹預——最初完全不透明,當時僅公布總量,求助銀行身分始終保密。 信用差距還影響國際關係。嚴重依賴美元貿易或儲備的國家必須在無法知悉全盤策略的情況下接受联准会決策,這助推了對替代方案的興趣。 據大西洋理事會2025年央行數字貨幣追蹤器顯示,金磚國家集團正討論降低美元依賴,逾130國央行正在試驗數字貨幣。 透明度差距之所以關鍵,在於它重塑人們對金融公平的認知。兩種模式各具成效,但隨着數字系統重新定義金融責任標準,這種對比正變得愈發鮮明。 #Web3研讀

BTC4.05%
查看原文
此頁面可能包含第三方內容,僅供參考(非陳述或保證),不應被視為 Gate 認可其觀點表述,也不得被視為財務或專業建議。詳見聲明
  • 讚賞
  • 留言
  • 轉發
  • 分享
留言
0/400
暫無留言
交易,隨時隨地
qrCode
掃碼下載 Gate App
社群列表
繁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Bahasa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