穩健,是 Gate 持續增長的核心動力。
真正的成長,不是順風順水,而是在市場低迷時依然堅定前行。我們或許能預判牛熊市的大致節奏,但絕無法精準預測它們何時到來。特別是在熊市週期,才真正考驗一家交易所的實力。
Gate 今天發布了2025年第二季度的報告。作爲內部人,看到這些數據我也挺驚喜的——用戶規模突破3000萬,現貨交易量逆勢環比增長14%,成爲前十交易所中唯一實現雙位數增長的平台,並且登頂全球第二大交易所;合約交易量屢創新高,全球化戰略穩步推進。
更重要的是,穩健並不等於守成,而是在面臨嚴峻市場的同時,還能持續創造新的增長空間。
歡迎閱讀完整報告:https://www.gate.com/zh/announcements/article/46117
Web3社交網絡三大突破:開放圖譜 身分認證 代幣激勵
Web3社交網絡的崛起:解決冷啓動和用戶留存難題
在2017年,有研究人員曾斷言去中心化社交網絡"永遠不會成功"。他們認爲這類網路面臨三大不可能克服的挑戰:吸引和留住用戶、處理用戶個人信息、以及解決廣告問題。當時看來,科技巨頭在這些方面的規模優勢似乎難以撼動。
然而,隨着時間推移,曾經被認爲"不可能"的事情如今似乎變得可行。我們可能正處於社交媒體概念轉變的前夜。本文將探討去中心化社交(DeSo)領域的新思路如何應對這些"老問題",主要包括:
社交圖譜與冷啓動難題
社交媒體平台普遍面臨冷啓動問題:如何在缺乏用戶基礎和網路效應的情況下吸引用戶。傳統做法是通過大規模營銷推廣來克服這個難題。新興平台往往會在合適時機發起註冊閃擊戰,通過新穎的用戶體驗、媒體報道或制造稀缺感來迅速積累用戶。
但這種做法往往難以持續。如何留住用戶並持續產生內容和利潤,是許多平台面臨的共同挑戰。隨着平台衰落,其積累的有價值的用戶社交圖譜也會消失。未來的社交網絡可能需要重復艱難的營銷策略來重新啓動網路。
這個問題的根源在於,Web2社交網絡中社交圖譜與應用本身緊密綁定。兩者互爲依存:應用的新穎性推動社交圖譜發展,社交圖譜反過來成爲應用的護城河。用戶不願離開主流平台,很大程度上是因爲"所有朋友都在那裏"。
那麼,如果我們將社交圖譜與具體應用分離會怎樣?即便某個應用消失,我們仍可利用在其上建立的社交關係來輕鬆啓動新的應用。這正是Web3應對冷啓動問題的思路。
公鏈作爲開放社交圖譜
某種程度上,像以太坊這樣的公共區塊鏈本身就是一個社交圖譜。通過查看某個地址或ENS域名,我們可以了解一個人的鏈上社交檔案:持有哪些資產、與誰交易、屬於哪些社群等。
這種鏈上社交檔案自然可以成爲新的去中心化社交網絡的起點。一些公司正在探索這條路徑。
例如,有平台將以太坊瀏覽器上的十六進制數據轉化爲可讀的投資組合或"個人資料",並提供向這些地址發送消息的功能,利用鏈上數據啓動一種消息型社交網絡。還有項目嘗試利用鏈上用戶資料構建類Twitter風格的社交網絡。通過使用先進的大語言模型,可以將原始交易數據變得更易讀易懂,從而創建數據資源、新聞源和社交網絡的混合體。
構建原生社交圖譜協議
僅依賴公鏈數據存在一個問題:這些數據對社交應用而言並不夠豐富。公鏈主要爲金融應用而設計,其原生收集的數據如交易歷史、帳戶餘額等並非最適合社交網絡。
因此,一種思路是在公鏈之上構建專門的社交圖譜協議。例如,有協議將社交互動抽象爲不同的鏈上行爲,如"發布"、"評論"和"分享"等。還有協議更注重連結聚合(包括鏈上和鏈下來源),並專注於活動和粉絲社群作爲初始用例。
這些社交圖譜協議的關鍵在於,它們並不直接構建頂層應用,而是提供構建和擴展這些應用所需的開放社交圖譜層。其核心優勢是,即使某個成功的應用消失,生成的社交圖譜仍可被其他開發者使用。因此,一次成功的營銷活動或應用就足以啓動整個生態系統。
從頭設計去中心化社交媒體
第三種策略是從零開始構建去中心化解決方案。其前提是社交媒體應用是數字體驗的基石,因此需要專門的區塊鏈(或其他去中心化)方案,將社交媒體的基本操作原生化,而非在金融導向的基礎設施之上構建協議。簡言之,這是一種社交媒體的"應用鏈"。
有項目正在構建專注於社交應用的L1區塊鏈。與主流公鏈關注"每秒交易數"不同,它致力於優化"每秒帖子數",以及社交應用處理通信和存儲的需求。在這個L1區塊鏈之上,計劃構建各種社交應用,包括長篇內容、短文和論壇等。
其他去中心化社交媒體平台也大致遵循這種從頭設計的策略。它們雖然不是基於區塊鏈的解決方案,但依賴分布式服務器系統來確保去中心化。例如,有平台使用類似電子郵件的系統,用戶可以在不同的服務提供商之間選擇。另一些則基於開源協議開發應用,本質上是帶有"關注"、"點讚"和"發布"等API的開放社交圖譜。
這些項目的共同點是,它們不認同現有公鏈設計適用於社交網絡。這種方法雖然讓項目能更精細地控制設計決策和用戶體驗,但也切斷了與DeFi、NFT社區等Web3生態系統其他成熟元素的潛在聯繫。此外,這些解決方案的去中心化程度還有待觀察,特別是在缺乏公鏈保障的情況下。它們最終是否會像現有社交網絡一樣將社交圖譜與應用捆綁,還是能充分去中心化社交圖譜層並吸引多樣化的應用和開發團隊?這是Web3社交未來的一個關鍵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