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ate广场征文活动第二期# 正式啓動!
分享你對 $ERA 項目的獨特觀點,推廣ERA上線活動, 700 $ERA 等你來贏!
💰 獎勵:
一等獎(1名): 100枚 $ERA
二等獎(5名): 每人 60 枚 $ERA
三等獎(10名): 每人 30 枚 $ERA
👉 參與方式:
1.在 Gate廣場發布你對 ERA 項目的獨到見解貼文
2.在貼文中添加標籤: #Gate广场征文活动第二期# ,貼文字數不低於300字
3.將你的文章或觀點同步到X,加上標籤:Gate Square 和 ERA
4.徵文內容涵蓋但不限於以下創作方向:
ERA 項目亮點:作爲區塊鏈基礎設施公司,ERA 擁有哪些核心優勢?
ERA 代幣經濟模型:如何保障代幣的長期價值及生態可持續發展?
參與並推廣 Gate x Caldera (ERA) 生態周活動。點擊查看活動詳情:https://www.gate.com/announcements/article/46169。
歡迎圍繞上述主題,或從其他獨特視角提出您的見解與建議。
⚠️ 活動要求:
原創內容,至少 300 字, 重復或抄襲內容將被淘汰。
不得使用 #Gate广场征文活动第二期# 和 #ERA# 以外的任何標籤。
每篇文章必須獲得 至少3個互動,否則無法獲得獎勵
鼓勵圖文並茂、深度分析,觀點獨到。
⏰ 活動時間:2025年7月20日 17
以太坊基金會重組引爭議 核心成員離職引發行業反思
以太坊基金會進行重大組織重構,引發行業廣泛討論
以太坊基金會(EF)正經歷一場深層次的組織重組,以應對外界對其技術方向模糊、協作效率低下及治理中心化的質疑。
研發團隊重組引發爭議
近日,EF宣布對內部"協議研究與開發團隊"進行重大調整,並更名爲"Protocol"。這次重構不僅涉及組織架構,還包括戰略目標、人才配置和治理理念的全面變革。
新組建的Protocol團隊將聚焦三大戰略目標:擴展主網(L1)、擴展數據可用性(blobs)和改善用戶體驗(UX)。每個方向都設立了專門負責人,以建立更緊密的協作機制和明確的資源分配方式。
同時,EF表示部分研發成員將離職,約有十餘名人員受影響。基金會鼓勵生態項目吸納這些經驗豐富的人才,並宣布招募新成員,重點崗位包括用戶體驗負責人與性能工程負責人。
EF聯合執行董事Hsiao-Wei Weng在公開聲明中表示,這次重組旨在提高團隊專注度和推進關鍵計劃,但不得不做出一些艱難決定。她強調,離職並不意味着這些員工的價值被忽視。
然而,這一決策引發了業內激烈反響。以太坊核心開發者Peter Szilagyi批評道,"去中心化"似乎已從以太坊路線圖中消失。他強調,優秀的組織應該將開發者視爲最寶貴的資產。
Multicoin Capital聯創Kyle Samani質疑EF的戰略調整邏輯,指出裁員與明確職責分工這兩個目標之間存在矛盾。
深層次變革背後的原因
這次組織重構並非突發事件,而是多年來積累的結構性矛盾和外部批評的集中爆發。
長期以來,EF被批評過度關注長期研究,忽視用戶和開發者的短期需求,同時其中心化的治理結構也備受質疑。前EF工程師Hari曾直言,以太坊及其虛擬機缺乏清晰的技術願景,研發進展緩慢。他建議減少對純研究的依賴,轉向產品導向的開發模式。
早期成員Anthony DOnofrio也批評EF在結構上是一個"中心化的去中心化組織",與去中心化理想相悖。他呼籲未來的以太坊需要既懂技術研究,又能理解社會政治影響的領導者。
某知名項目創始人則建議EF改革預算與運營架構,以能力爲基礎分配資源,打造精簡高效的組織。
基金會持續的內部調整
面對各方壓力,EF今年初就開始了一系列內部改革。聯合創始人Vitalik Buterin宣布變革領導模式,旨在提升技術專業性並加強與開發者溝通。
2月,Aya Miyaguchi從執行董事晉升爲主席。她倡導"減法哲學",主張基金會應避免成爲高度集中的權力機構,推動權力下放和社區主導的去中心化發展。然而,她的理想主義風格也引發一些爭議。
EF還啓動了AI與治理結合的探索,並任命新的聯合執行董事以強化技術骨幹力量。
與此同時,EF的核心成員流失也在持續。多位資深開發者相繼離職,有人直指EF存在不透明、與社區脫節等問題。
未來挑戰與思考
這場組織變革既是EF的自我修正,也是對未來可持續治理模式的探索。然而,如何平衡理想主義與執行效率、技術研發與生態協調、去中心化願景與現實治理,將是EF乃至整個以太坊生態長期面臨的挑戰。
業內人士指出,加密行業可能需要超越非營利基金會模式,探索更適應當前需求的組織形式。有觀點認爲,普通開發公司結構在資本部署、人才吸引和市場響應等方面可能更具優勢。
無論如何,這次重組標志着以太坊生態正在進入一個新的發展階段。如何在保持創新活力的同時,構建更高效、透明的治理結構,將是決定其未來發展的關鍵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