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yerZero:30億美元估值背後的全鏈互操作協議解析

robot
摘要生成中

LayerZero全鏈互操作協議:30億美元估值的背後

在短短一年時間內,全鏈互操作性協議LayerZero再次以30億美元的估值籌集了1.2億美元,是上次估值的三倍。本文將全面梳理LayerZero的技術原理,並評價其優缺點。

1. LayerZero技術原理

1.1 概述

LayerZero是一個提供無需信任的跨鏈通訊協議。它利用了輕節點的技術原理,設計了超輕節點機制,通過中繼者和預言機將中間的置信環節一分爲二,從而以更低的費用換取更好的安全性。

LayerZero主打的是消息跨鏈,而非資產跨鏈。它作爲底層協議與資產跨鏈的應用層是包含關係,更具體的資產跨鏈是由Layerzero Labs開發的Stargate。

1.2 輕節點

跨鏈通訊主要通過外部驗證或鏈上輕節點完成。輕節點是一種節點運作模式,只保存歷史所有區塊頭,不存儲區塊內的具體交易信息。

通過輕節點上鏈運行驗證可以完全剔除公證人的外部角色幹擾,依據鏈本身的安全性實現高度去中心化,從而更安全。但這樣會大幅提高跨鏈成本。

1.3 超輕節點

超輕節點(Ultra-Light Node, ULN)執行與鏈上輕節點相同的驗證,但不按順序保留所有塊頭,而是由分散的預言機按需流式傳輸。

這樣可以不依賴輕節點從頭開始的區塊頭數據流,大幅降低成本。代價是缺乏歷史順序數據流,可能導致預言機和中繼者同時作惡時惡意信息被執行。

跨鏈賽道研報:LayerZero全鏈互操作協議憑什麼估值30億美金?

2. LayerZero的跨鏈核心角色

2.1 Oracle和Relayer的定位

Oracle(預言機)的主要作用是讓目標鏈上的合約知道什麼時候驗證以及驗證的答案是什麼。Relayer(中繼器)負責提供驗證交易所需的證明過程以及跨鏈信息的具體內容。

2.2 Oracle和Relayer的分工

預言機將源鏈上跨鏈請求所在的Blockhash和Block Receiptsroot傳遞到目標鏈上。

中繼器將跨鏈消息所在的Receipt和Merkle Proof所需的路徑信息傳遞到目標鏈上的合約用以驗證。

跨鏈賽道研報:LayerZero全鏈互操作協議憑什麼估值30億美金?

2.3 LayerZero的跨鏈生命週期

一個完整的跨鏈交易流程如下:

  1. 用戶應用程序發起跨鏈請求
  2. 通信器將請求發送給驗證器
  3. 驗證器將信息發送給網絡層
  4. 驗證器將信息轉發給中繼器
  5. 網絡層將信息發送給預言機 6-11. 預言機和中繼器執行相關操作
  6. 驗證器確認交易有效性
  7. 通信器將信息發送到目標鏈執行

跨鏈賽道研報:LayerZero全鏈互操作協議憑什麼估值30億美金?

3. LayerZero協議的優缺點評價

3.1 安全性分析

LayerZero允許應用自定義relayer和預言機,形成多對多的選擇格局,在競爭中形成去中心化的互相監督。即使個別預言機和中繼器惡意勾結,影響也是孤立的。

LayerZero本身不存儲資金和數據,降低了受攻擊的可能性。目前已經經過多輪安全審計,並設立了1500萬美元的漏洞賞金。

跨鏈賽道研報:LayerZero全鏈互操作協議憑什麼估值30億美金?

3.2 與其他協議層跨鏈產品的優勢

  • 極低的跨鏈驗證成本
  • 更強的通用拓展性,可支持多種公鏈
  • 更低的開發者接入復雜度
  • 解除多鏈資產碎片化問題

3.3 總結

跨鏈是多鏈格局下的重要投資賽道,LayerZero作爲底層通信協議,已嵌入衆多Dapp的基礎代碼中。未來發展前景廣闊,商業模式清晰,具有良好的營收能力。

跨鏈賽道研報:LayerZero全鏈互操作協議憑什麼估值30億美金?

查看原文
此页面可能包含第三方内容,仅供参考(非陈述/保证),不应被视为 Gate 认可其观点表述,也不得被视为财务或专业建议。详见声明
  • 讚賞
  • 4
  • 分享
留言
0/400
Web3教育家vip
· 19小時前
兄弟,这个估值真的是疯狂的,真的。
查看原文回復0
难道我又错过空投vip
· 19小時前
这估值有点吓人啊 还有空投嘛
回復0
区块链考古学家vip
· 19小時前
涨这么猛 就离谱
回復0
tokenomics_truthervip
· 19小時前
30亿就这?未来能咋地
回復0
交易,隨時隨地
qrCode
掃碼下載 Gate APP
社群列表
繁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Bahasa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