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ate 3000萬紀念】曬出我的Gate時刻,解鎖限量好禮!
Gate用戶突破3000萬!這不僅是數字,更是我們共同的故事。
還記得第一次開通帳號的激動,搶購成功的喜悅,或陪伴你的Gate週邊嗎?
📸 參與 #我的Gate时刻# ,在Gate廣場曬出你的故事,一起見證下一個3000萬!
✅ 參與方式:
1️⃣ 帶話題 #我的Gate时刻# ,發布包含Gate元素的照片或視頻
2️⃣ 搭配你的Gate故事、祝福或感言更佳
3️⃣ 分享至Twitter(X)可參與瀏覽量前10額外獎勵
推特回鏈請填表單:https://www.gate.com/questionnaire/6872
🎁 獨家獎勵:
🏆 創意大獎(3名):Gate × F1紅牛聯名賽車模型一輛
👕 共創紀念獎(10名): 國際米蘭同款球員衛衣
🥇 參與獎(50名):Gate 品牌抱枕
📣 分享獎(10名):Twitter前10瀏覽量,送Gate × 國米小夜燈!
*海外用戶紅牛聯名賽車折合爲 $200 合約體驗券,國米同款球衣折合爲 $50 合約體驗券,國米小夜燈折合爲 $30 合約體驗券,品牌抱枕折合爲 $20 合約體驗券發放
🧠 創意提示:不限元素內容風格,曬圖帶有如Gate logo、Gate色彩、週邊產品、GT圖案、活動紀念品、活動現場圖等均可參與!
活動截止於7月25日 24:00 UTC+8
3
五國加密監管全景:美國模糊 日本規範 韓國收緊 新加坡穩健 香港積極
各國加密監管態度及風格比較
比特幣最初只是小衆圈子內的貨幣,隨着區塊鏈熱度上升,加密貨幣市場不斷擴大。目前全球加密貨幣持有者已超2億,中國持有者已達1900多萬,實現了從小衆到大衆的轉變。短短幾年內,加密市場發展到各國無法忽視的規模,監管成爲政府必須考慮的問題。但至今全球對加密貨幣仍未形成共識,各國態度也不盡相同。
本文將詳細探討五個備受關注的國家和地區在加密領域的監管演變歷程及當前態度。
美國:平衡風險與創新
美國一直是全球加密領域最受關注的國家,但其監管政策並不領先。相比日本、新加坡等國,美國的加密監管政策更模糊、難以預測。
2017年前,加密貨幣處於野蠻生長階段,美國僅關注整體風險控制,未出現禁止或加速立法的跡象。2017年ICO熱潮興起後,美國SEC首次發布公告,將ICO納入聯邦證券法管轄範圍,但態度仍是加強監管而非禁止。
2019年,某交易平台被禁止在美國運營後,美國開始嚴厲打擊加密貨幣,將其作爲證券而非資產或貨幣監管。2021年,隨着加密愛好者增多和機構遊說,美國態度有所轉變。當年2月,Gary Gensler成爲SEC主席,對加密貨幣更友好。不久後,某加密交易所在納斯達克上市,美國開始積極研究相關監管。
2022年多起加密暴雷事件後,美國監管密度擴大。9月發布首個加密貨幣行業監管框架草案,但至今未通過任何法律。近期美國監管對多位業內人士發起訴訟,監管趨勢愈發嚴格。
當前美國監管仍由聯邦和各州共同進行。聯邦層面主要由SEC和CFTC負責,但兩機構在職責和標準上尚未達成一致。各州態度也不同,有的支持加密貨幣,有的則禁止政府接受加密支付。
美國兩黨對監管立法態度各異,地方政客也未將其視爲緊急事務。總統拜登曾簽署行政命令,強調統一監管方法,解決風險並支持創新。
總的來說,美國追求風險可控下的創新推動。政策模糊增加了市場不確定性,但也爲技術創新留下空間。美國更希望在加密技術而非監管上領先全球。
日本:穩定監管但吸引力不足
日本長期活躍於加密領域,政府早期就積極爲行業創建健全的監管環境,已專門出臺法規將比特幣合法化並納入監管。
2014年,全球許多國家對加密貨幣表態時,日本經歷了Mt. Gox交易所倒閉事件。這一重大打擊引發了對監管的關注,日本隨即開始實施更嚴格的監管。
2016年,日本國會就開始積極立法,在《資金結算法》中增加"虛擬貨幣"章節,定義並設定監管細則。2017年修改《支付服務法》,將加密交易所納入監管,由金融服務局(FSA)監管。日本成爲首個將比特幣合法化的國家,並開始對加密收入徵稅。
2018年CoinCheck遭受黑客攻擊後,日本進一步加強了監管。2022年6月通過《資金結算法》修正案,成爲全球首個創建穩定幣法律框架的國家。
日本的完善監管環境讓許多加密企業能穩定發展,並在多起事件中保護了投資者。總體而言,日本監管清晰嚴格,注重行業引導而非禁止,致力於保護散戶投資者並填補立法空白。其明確的監管態度使加密企業在日本市場預期更清晰。
韓國:加緊監管,有望合法化
作爲亞洲第四大經濟體,韓國是加密貨幣市場最活躍的國家之一,20%的年輕人都參與交易。盡管滲透率高,但韓國尚未像日本那樣將其納入法律。
2017年以來,韓國禁止各種形式的代幣發行,並規定了用虛擬貨幣從事違法活動的處罰。保護投資者的規定包括實名制、禁止未成年和非本地居民開戶等。韓國政策較爲一刀切,只對重大違法情況有規定,細則缺失。
2021年2月,韓國首次出現加密貨幣立法跡象。2022年Terra事件後,立法速度加快。6月1日,韓國政府宣布成立"數字資產委員會",提出政策建議並實施投資者保護措施。
2022年以來,受多起事件影響,韓國採取更密集的監管措施。新任總統尹錫烈被稱爲"加密友好總統",承諾解除管制並採取法律措施沒收非法利潤。韓國媒體報道,市場正朝着合法化方向發展。
新加坡:可預測但不寬松
新加坡一直對加密保持友好開放態度,與日本一樣將加密貨幣認定爲合法。
2014年,新加坡貨幣管理局(MAS)就虛擬貨幣風險發表聲明,成爲首批監管國家之一。2016-2017年間,MAS對加密貨幣態度是提示風險但不認定合法。
2019年,新加坡通過《支付服務法》,首次對監管立法。其友好開放政策和低稅收吸引了衆多加密企業。2021年1月修訂完善該法,不斷擴大監管範圍。
2022年,新加坡繼續完善監管環境,平衡開放與金融穩定。開始關注散戶投資者保護,限制散戶參與並引導正視風險。2023年爲數字資產個人提供稅收優惠。
FTX事件後,新加坡開始收緊政策以保護投資者。專家認爲,新加坡政策穩定可預期,但爲控制風險正逐漸收緊。
香港:奮起直追,積極立法
香港原本對加密貨幣持懷疑態度,新一屆政府上任後態度發生轉變。經過幾年觀望,香港似乎找到了適合自己的監管路徑。
2018年11月,香港首次將虛擬資產納入監管。此後一直將加密貨幣視爲"證券"納入現有法律體系監管,但不監管非證券類加密貨幣。
2021年,香港首次出現加密監管立法跡象。2022年10月,香港政府態度轉變,開始積極擁抱虛擬資產,有望將加密資產合法化。
2023年,香港不斷釋放立法信號。1月31日計劃將穩定幣納入監管,4月14日發布加密資產和穩定幣討論文件諮詢總結,預計2023或2024年落實監管安排。
香港借Web3發展契機,有望重回加密領域並成爲市場領導者,但結果還需等待相關監管落地。
總結
盡管全球對加密貨幣尚未形成共識,但加強監管仍是未來趨勢。行業初期嚴格監管可能影響創新,但發展到一定程度後,缺乏監管反而會造成傷害。加密監管立法日益受重視,表明行業正向好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