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ate廣場 #MBG任务挑战# 發帖贏大獎活動火熱開啓!
想要瓜分1,000枚MBG?現在就來參與,展示你的洞察與實操,成爲MBG推廣達人!
💰️ 本期將評選出20位優質發帖用戶,每人可輕鬆獲得50枚MBG!
如何參與:
1️⃣ 調研MBG項目
對MBG的基本面、社區治理、發展目標、代幣經濟模型等方面進行研究,分享你對項目的深度研究。
2️⃣ 參與並分享真實體驗
參與MBG相關活動(包括CandyDrop、Launchpool或現貨交易),並曬出你的參與截圖、收益圖或實用教程。可以是收益展示、簡明易懂的新手攻略、小竅門,也可以是現貨行情點位分析,內容詳實優先。
3️⃣ 鼓勵帶新互動
如果你的帖子吸引到他人參與活動,或者有好友評論“已參與/已交易”,將大幅提升你的獲獎概率!
MBG熱門活動(帖文需附下列活動連結):
Gate第287期Launchpool:MBG — 質押ETH、MBG即可免費瓜分112,500 MBG,每小時領取獎勵!參與攻略見公告:https://www.gate.com/announcements/article/46230
Gate CandyDrop第55期:CandyDrop x MBG — 通過首次交易、交易MBG、邀請好友註冊交易即可分187,500 MBG!參與攻略見公告:https://www.gate.com/announcements
社工攻擊成加密資產重大威脅 單平台年損3億美元
社會工程攻擊成爲加密資產安全重大威脅
近年來,加密資產領域的社會工程攻擊日益猖獗,成爲用戶資金安全的一大隱患。自2025年以來,針對某交易平台用戶的社交工程詐騙事件頻發,引發了業界廣泛關注。從社區討論來看,這類事件並非個案,而是一種有組織、持續性的騙局類型。
5月15日,某交易平台發布公告,證實了此前關於平台內部存在"內鬼"的猜測。據悉,美國司法部已對該起數據泄露事件展開調查。
本文將通過整理多位安全研究者和受害者提供的信息,揭示詐騙者的主要作案手法,並從平台和用戶兩個角度探討有效的應對策略。
歷史回顧
鏈上偵探Zach在5月7日的更新中指出:"僅過去一周,就有超4,500萬美元因社會工程詐騙從某交易平台用戶處被盜。"
過去一年中,Zach多次披露該平台用戶被盜事件,個別受害者損失高達上千萬美元。他在2025年2月的詳細調查中稱,僅2024年12月至2025年1月間,此類騙局造成的資金損失總額已超6,500萬美元。該平台正面臨嚴重的"社工詐騙"危機,這類攻擊以年均3億美元的規模持續侵害用戶資產安全。
Zach還指出:
騙局手法
在此次事件中,平台的技術系統並未被攻破,詐騙者是利用了內部員工的權限,獲取了部分用戶的敏感信息。這些信息包括:姓名、地址、聯繫方式、帳戶數據、身分證照片等。詐騙者最終目的是利用社會工程手段引導用戶轉帳。
這類攻擊方式改變了傳統"撒網式"的釣魚手段,轉向"精準打擊",堪稱"量身定制"的社工詐騙。典型作案路徑如下:
1. 以"官方客服"身分聯繫用戶
詐騙者使用僞造電話系統冒充平台客服,聲稱用戶"帳戶遭遇非法登入"或"檢測到提現異常",營造緊急氛圍。隨後發送仿真的釣魚郵件或短信,包含虛假的工單編號或"恢復流程"連結,引導用戶操作。這些連結可能指向複製的平台界面,甚至能發送看似來自官方域名的郵件,部分郵件利用重定向技術繞過安全防護。
2. 引導用戶下載自托管錢包
詐騙者以"保護資產"爲由,引導用戶轉移資金至"安全錢包",協助用戶安裝自托管錢包,並指引其將原本托管在平台上的資產轉入新創建的錢包。
3. 誘導用戶使用詐騙者提供的助記詞
與傳統"騙取助記詞"不同,詐騙者直接提供一組他們自己生成的助記詞,誘導用戶將其用作"官方新錢包"。
4. 詐騙者進行資金盜取
受害者在緊張、焦慮且信任"客服"的狀態下,極易落入陷阱。在他們看來,"官方提供"的新錢包自然比"疑似被入侵"的舊錢包更安全。結果是,一旦資金轉入這個新錢包,詐騙者便可立即將其轉走。"Not your keys, not your coins"這一理念再次被血淋淋地驗證。
此外,有的釣魚郵件聲稱"因集體訴訟裁定,平台將全面遷移至自托管錢包",並要求用戶在期限內完成資產遷移。用戶在緊迫的時間壓力和"官方指令"的心理暗示下,更容易配合操作。
據安全研究者表示,這些攻擊往往組織化地進行策劃與實施:
鏈上分析
使用鏈上反洗錢與追蹤系統對部分詐騙者地址進行分析,發現這些詐騙者具備較強的鏈上操作能力,以下是一些關鍵信息:
詐騙者的攻擊目標覆蓋用戶持有的多種資產,這些地址的活躍時間集中在2024年12月至2025年5月之間,目標資產主要爲BTC與ETH。BTC是當前最主要的詐騙目標,多個地址一次性獲利金額高達數百枚BTC,單筆價值數百萬美元。
資金獲取後,詐騙者迅速利用一套清洗流程對資產進行兌換與轉移,主要模式如下:
多個詐騙地址在收到DAI或USDT後仍處於"靜置"狀態,尚未被轉出。
爲避免自己的地址與可疑地址發生交互,從而面臨資產被凍結的風險,建議用戶在交易前使用鏈上反洗錢與追蹤系統對目標地址進行風險檢測,以有效規避潛在威脅。
應對措施
平台
當前主流安全手段更多是"技術層"的防護,而社工詐騙往往繞過這些機制,直擊用戶心理和行爲漏洞。因此,建議平台將用戶教育、安全訓練、可用性設計一體化,建立一套"面向人"的安全防線。
用戶
這並非杞人憂天,今年以來,加密從業者/用戶已遭遇多起威脅人身安全的事件。鑑於此次泄露的數據包含姓名、地址、聯繫方式、帳戶數據、身分證照片等內容,相關用戶在線下也需提高警惕,注意安全。
總而言之,保持懷疑,持續驗證。凡涉及緊急操作,請務必要求對方自證身分,並通過官方渠道獨立核實,避免在壓力下做出不可逆的決定。
總結
本次事件再次暴露出面對日益成熟的社工攻擊手法,行業在客戶數據和資產保護方面依然存在明顯短板。值得警惕的是,即便平台的相關崗位不具備資金權限,缺乏足夠的安全意識和能力,也可能因無意泄露或被策反而造成嚴重後果。隨着平台體量不斷擴大,人員安全管控的復雜度隨之提升,已成爲行業最難攻克的風險之一。因此,平台在強化鏈上安全機制的同時,也必須系統性地構建覆蓋內部人員與外包服務的"社工防御體系",將人爲風險納入整體安全戰略之中。
此外,一旦發現攻擊並非孤立事件,而是有組織、有規模的持續威脅,平台應第一時間響應,主動排查潛在漏洞、提醒用戶防範、控制損害範圍。唯有在技術與組織層面雙重應對,才能在愈發復雜的安全環境中,真正守住信任與底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