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離岸人民幣穩定幣」的必經之路:內外結合的雙軌制成為關鍵戰略

近期,中國社科院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的公眾號發布了文章《人民幣穩定幣發展模式可「內外結合」》,這篇文章迅速在機構圈子裡引起廣泛熱議,其核心觀點是在境內自貿區(如上海)和境外離岸市場(如香港)同步試點不同重點的離岸人民幣穩定幣,透過雙軌協同突破傳統監管邊界,形成技術互補與政策協同,相當於給人民幣跨境支付修條「新高速」。這項提議為人民幣穩定幣的發展指明了新的方向,也預示著香港在其中將扮演關鍵角色。

一、人民幣穩定幣的「內外結合」模式

文章提出的「內外結合」模式,旨在解決離岸人民幣資金池規模有限的問題,並為人民幣跨境支付提供更廣闊的空間:

上海: 聚焦企業大宗貿易、跨境結算,由大銀行/支付機構發行,在自貿區「電子圍欄」區塊鏈內安全流通,解決企業跨境付款慢、手續多的問題。

香港: 面向全球企業以及個人用戶日常支付,利用其國際金融中心地位拓展零售場景。

這種雙軌制模式下,上海的企業幣(CNYC)和香港的個人幣(CNHC)將透過數位人民幣等技術實現互聯互通,整合境內外資金池,做大人民幣穩定幣規模。

二、雙軌制:突破資金池桎梏,挑戰美元穩定幣霸權

離岸人民幣資金池僅約 1.2 兆元,考慮上槓桿效應也僅能實現 1.8 兆規模,是很難滿足全球貿易結算數十億級的規模。若僅香港單軌制,如同「無根之木」,雖有國際通道,但缺乏境內實體經濟和流動性支撐,難成氣候,那人民幣穩定幣會淪為小眾產品。

而若推行雙軌制,就可以鳥槍換砲了:

上海是「根」: 紮根內地實體經濟,提供真實需求與流動性。

香港是「葉」: 向全球伸展觸角,實現場景落地。

數字人民幣是「莖」: 技術聯通雙軌,確保資金安全流轉。

最終目標是透過雙軌協同,將人民幣穩定幣從「離岸小眾工具」升級為「服務全球貿易的核心基礎設施」,真正挑戰美元穩定幣霸權。

三、雙軌制如何實現資金池擴展?

雙軌制中,既然上海自貿區也跟香港一樣掛鉤離岸人民幣,它是如何實現整體效果突破香港單軌制的資金池僅 1.8 萬億桎梏的呢?且雙軌制目標實現的可是數十兆規模。

關鍵在於:境內企業(上海自貿區內)透過數位人民幣(e-CNY)特許通道,兌換 CNYC 穩定幣,再支付給境外交易方。實質上,這將原本無法自由流出的境內人民幣資金,經央行審批通道合規轉化為 CNYC(掛鉤 CNH),這也就實現了離岸人民幣資金池獲得境內增量補充的效果。

對於這部分具有底層流動性以及收益支撐的增量補充來講,官方規定的槓桿效應極值為 5 倍(實際操作中 4 倍合理),也就是說每獲得境內增量補充 10 萬億,離岸人民幣資金池就可多擴展 40 萬億。

結語

文章提出的「內外結合」雙軌制模式,為人民幣穩定幣的發展指明了一條新高速。這不僅有望突破離岸人民幣資金池的規模限制,更將人民幣穩定幣從「離岸小眾工具」升級為「服務全球貿易的核心基礎設施」,從而挑戰美元穩定幣的霸權地位。這項策略的實施,將對全球金融格局產生深遠影響。

此頁面可能包含第三方內容,僅供參考(非陳述或保證),不應被視為 Gate 認可其觀點表述,也不得被視為財務或專業建議。詳見聲明
  • 讚賞
  • 留言
  • 分享
留言
0/400
暫無留言
交易,隨時隨地
qrCode
掃碼下載 Gate APP
社群列表
繁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Bahasa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