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准会重啓QE預期升溫 比特幣或迎來新一輪大漲行情

robot
摘要生成中

關稅政策與貨幣寬松:加密市場的機遇與挑戰

近期,一項新的關稅政策引發了全球經濟的震蕩。這一舉措旨在改變長期存在的貿易失衡,但同時也可能對美國國債市場產生意料之外的影響。核心問題在於,關稅政策可能導致外國對美債的需求下降,進而迫使採取更多貨幣寬松措施以維持國債市場的穩定運行。

這一政策的影響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 貿易結構:高關稅政策意在減少進口、鼓勵本土生產,從而縮小貿易逆差。然而,這種做法可能帶來副作用,如推高通脹壓力和引發他國的報復性關稅。

  2. 國際資本流動:美國進口減少意味着流向海外的美元減少,可能在全球範圍內引發"美元荒"。這可能導致新興市場流動性緊張,改變全球資本流動格局。

  3. 美債供需:長期以來,美國的巨額貿易逆差使海外持有大量美元,這些美元通常通過購買美債回流美國。關稅政策可能減少外國投資者購買美債的能力,而美國財政赤字依舊高企,國債供給有增無減。這可能導致美債收益率上行、融資成本提高,甚至出現流動性不足的風險。

面對這種情況,联准会可能不得不採取行動,通過貨幣寬松政策來緩解美元流動性緊張的局面。事實上,联准会主席最近已暗示可能很快重啓量化寬松(QE),並重點購買美國國債。這表明官方也認識到維持國債市場運轉需要額外的美元流動性投放。

然而,這種做法也面臨兩難:及時注入美元流動性可以平抑國債利率、緩解市場失靈風險,但大規模放水也可能滋生通脹,削弱美元購買力。联准会需要在穩定債市和控制通脹之間尋找平衡,但目前看來,保證國債市場穩定是當務之急。

對於比特幣和加密資產而言,联准会重啓印鈔機的信號幾乎是利好消息。當美元泛濫、信用貨幣貶值預期升溫時,理性資本會尋找抗通脹的資產,比特幣作爲"數字黃金"的吸引力大增。有限供給的比特幣在此宏觀背景下價值凸顯,其支撐邏輯變得更加清晰:當法幣不斷"變輕",硬通貨資產就會"變重"。

比特幣行情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市場對未來法幣供應量的預期。當投資者預期美元供給將大幅擴張,紙幣購買力下滑時,避險資金可能湧向比特幣這類無法超發的資產。回顧2020年的情況,联准会大規模QE後,比特幣和黃金價格同時漲就是明證。

除了價格漲預期,此輪宏觀變化還將強化比特幣的"數字黃金"敘事。如果联准会放水引發市場對法幣體系的不信任,公衆可能更傾向於將比特幣視爲抗通脹、抗政策風險的價值儲存手段,類似於過去動蕩時期人們擁抱實物黃金。

美元的大幅波動不僅影響比特幣,對穩定幣和DeFi領域同樣產生深遠影響。USDT、USDC等美元穩定幣作爲加密市場的美元替身,其需求將直接反映投資者對美元流動性的預期變化。此外,鏈上借貸利率曲線也會隨宏觀環境而變化。

在穩定幣需求方面,無論美元走強還是走弱,對穩定幣的剛性需求只增不減。特別是在新興市場和監管嚴格的地區,穩定幣扮演着美元替代品的角色,美元體系的每一次波動反而強化了穩定幣的存在感。

對於DeFi收益率曲線,美元流動性的松緊將通過利率傳導到DeFi借貸市場。美元荒時期,鏈上美元變得寶貴,借Stablecoin的利率可能飆升。反之,當联准会放水導致市面美元充裕、傳統利率下行時,DeFi中的穩定幣利率相對變得誘人,可能吸引更多資金湧入鏈上獲取收益。

總的來說,當前的宏觀經濟變化將深刻影響加密市場的各個方面。從宏觀經濟到美元流動性,再到比特幣行情與DeFi生態,我們正目睹一場蝴蝶效應:貿易政策引發貨幣風暴,美元劇烈波動之際,比特幣蓄勢待發,穩定幣和DeFi則在變局中迎來機遇與挑戰。對於敏銳的加密投資者而言,這場宏觀風暴既是風險也是機遇。

關稅、大放水與數字黃金:累卵之危下的加密市場前瞻

BTC1.26%
查看原文
此頁面可能包含第三方內容,僅供參考(非陳述或保證),不應被視為 Gate 認可其觀點表述,也不得被視為財務或專業建議。詳見聲明
  • 讚賞
  • 7
  • 分享
留言
0/400
链上数据侦探vip
· 17小時前
刚刚监测到鲸鱼钱包疯狂囤币...这波后台数据绝对有猫腻
回復0
RunWithRugsvip
· 17小時前
大的不来不散!
回復0
LiquidityWhisperervip
· 17小時前
又要QE了?币圈老韭菜笑而不语
回復0
毁灭罐头vip
· 17小時前
美联储就是高级印钞机
回復0
Liquidity_Wizardvip
· 17小時前
美滴流动性又要满出来啦~
回復0
巨鲸资深观察员vip
· 17小時前
牛市周期要来啦!已闻到味道
回復0
绿蜡烛收集家vip
· 17小時前
又到薅美联储羊毛时间?
回復0
交易,隨時隨地
qrCode
掃碼下載 Gate APP
社群列表
繁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Bahasa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