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ate廣場專屬 #WXTM创作大赛# 正式開啓!
聚焦 CandyDrop 第59期 —— MinoTari (WXTM),總獎池 70,000 枚 WXTM 等你贏!
🎯 關於 MinoTari (WXTM)
Tari 是一個以數字資產爲核心的區塊鏈協議,由 Rust 構建,致力於爲創作者提供設計全新數字體驗的平台。
通過 Tari,數字稀缺資產(如收藏品、遊戲資產等)將成爲創作者拓展商業價值的新方式。
🎨 活動時間:
2025年8月7日 17:00 - 8月12日 24:00(UTC+8)
📌 參與方式:
在 Gate廣場發布與 WXTM 或相關活動(充值 / 交易 / CandyDrop)相關的原創內容
內容不少於 100 字,形式不限(觀點分析、教程分享、圖文創意等)
添加標籤: #WXTM创作大赛# 和 #WXTM#
附本人活動截圖(如充值記錄、交易頁面或 CandyDrop 報名圖)
🏆 獎勵設置(共計 70,000 枚 WXTM):
一等獎(1名):20,000 枚 WXTM
二等獎(3名):10,000 枚 WXTM
三等獎(10名):2,000 枚 WXTM
📋 評選標準:
內容質量(主題相關、邏輯清晰、有深度)
用戶互動熱度(點讚、評論)
附帶參與截圖者優先
📄 活動說明:
內容必須原創,禁止抄襲和小號刷量行爲
獲獎用戶需完成 Gate廣場實名
再質押技術解析:提升以太坊質押資金利用率的新範式
再質押及香港虛擬資產ETF深度解析報告
再質押介紹
自2020年12月1日以太坊基於POS的信標鏈上線後,正式開啓以太坊質押賽道,並於2022年9月15日完成巴黎升級,將信標鏈與主鏈合並開啓了以太坊的PoS時代。
即使從PoW轉到PoS,但並不意味着不需要去"工作"跑節點,只是之前工作是無需準入許可的,現在則是要先拿錢去"購買"一個運營節點的資質,質押即你需要存入32個ETH才可以啓動驗證器,具備跑節點的資格參與網路共識。
所以可以大致將以太坊質押分爲兩個角色:出錢的驗證者與工作的操作員。
以太坊質押的六個發展階段
原生質押→質押即服務→聯合質押→流動性質押→去中心化質押→再質押
原生質押: 自己出錢,自己運營節點,負責所有客戶端的軟硬件維護與成本。
1.對以太坊網路更加安全和去中心化。
2.賺取100%質押收益,沒有中間商。
1.技術門檻,需要懂技術自己去安裝和執行客戶端。
2.硬件門檻,需要有一臺性能很不錯的電腦,至少10MB的網路。
3.資金門檻,需要質押32個ETH。
4.懲沒問題,如果軟件、硬件或網路出現問題,導致節點不穩定,會被懲沒質押金。
5.風險問題,需要自己去管理私鑰和助記詞的安全,並且不定期升級節點。
質押即服務: 只出錢成爲驗證者,由第三方去負責跑節點工作。
好處:省去了技術門檻,只出錢不出力。
壞處:
1.資金門檻,需要質押32個ETH。
2.懲沒問題,如果第三方的軟件、硬件或網路出現問題,會被懲沒質押金,而第三方不會。
3.風險問題,可能要將私鑰和助記詞托管出去。
4.出讓一點利潤給到第三方。
5.中心化,對以太坊安全有威脅。
聯合質押: 多個人湊32個ETH團購驗證者資格,由第三方去負責跑節點工作,相當於是礦池的性質。相應的,運營節點所得收益,也是根據衆人質押資金的比例進行分配的。
1.省去了技術門檻,只出錢不出力。
2.降低了32個ETH的門檻。
1.盡管出資的門檻低了,但是資金依然被質押鎖定了流動性。
2.懲沒問題,如果第三方的軟件、硬件或網路出現問題,會被懲沒質押金,而第三方不會。
3.風險問題,可能要將私鑰和助記詞托管出去。
4.出讓一點利潤給到第三方。
5.中心化,對以太坊安全有威脅。
以太坊質押發展到此,已經基本解決了技術、硬件和資金三大門檻問題,看上去已經接近飽和了。但實際上,還有一個很大的問題沒能解決,那就是流動性問題。因爲本質上來說,不論是以上哪種質押方式,都是佔用了驗證者的資金,並且作爲以太坊的一個節點,每天的進入和退出都需要排隊,因此不可能做到資金的隨用隨取,特別是在聯合質押當中。所以這相當於鎖住了驗證者的流動性。
流動性質押(LST): 多個人湊32個ETH團購驗證者資格,由第三方去負責跑節點幹活,並且平台會1:1的給予stETH釋放流動性,代表項目Lido、SSV、Puffer。
1.省去了技術門檻,只出錢不出力。
2.降低了32個ETH的門檻。
3.無需被鎖定流動性,提高資金使用率。
1.懲沒問題,如果第三方的軟件、硬件或網路出現問題,會被懲沒質押金,而第三方不會。
2.風險問題,可能要將私鑰和助記詞托管出去。
3.出讓一點利潤給到第三方。
4.中心化,對以太坊安全有威脅。(中心化的問題很容易給整個行業帶來不安和焦慮,因此解決中心化問題成了質押賽道的下一個方向)。
去中心化質押: 通過DVT、遠程籤名等技術實現第三方運營商的無需許可準入。
1.省去了技術門檻,只出錢不出力。
2.降低了32個ETH的門檻。
3.無需被鎖定流動性,提高資金使用率。
4.提高運營商的去中心化程度,降低用戶質押金被懲沒的風險,提高以太坊安全性。
再質押介紹
再質押的概念隨着PoS(權益證明)機制的普及而逐漸發展。在PoS系統中,質押資金用於網路安全和達成共識,與傳統的PoW(工作量證明)相比,PoS更注重資本的鎖定而非運算能力。隨着DeFi的興起,市場對資本效率的要求日益增加,從而催生了再質押的需求。
質押的目的是讓用戶放一定資金作爲保證金後成爲節點,去維護某個項目的安全,從而賺取收益,若節點作惡則懲沒保證金,所以不是只有POS的鏈才需要質押保證安全,跨鏈橋、預言機、DA、ZKP等都需要質押來確保參者的安全性,專業術語叫做AVS主動驗證服務。
對於項目方來說,質押(Staking)的目的是確保安全,對用戶來說,質押的目的是賺取收益,所以資金和項目是1:1的關係,即每新上線了一個項目,它都需要從0開始想辦法讓用戶花出真金白銀在上面質押來保障安全性。而用戶手裏的錢是有限的,項目方爲了自己的安全性要去爭市場上有限的質押資金,而用戶也只能把有限的資金選擇有限的項目質押進去獲得有限的回報。
**再質押(ReStaking)的本質是建立一個共享質押池,將一份資金可以達到同時爲多個項目質押保證安全性的效果來實現一魚多喫,讓資金與項目從1:1變爲1:N關係,從而讓用戶獲得超額回報,也可以減輕項目爭搶質押資金的壓力。**例如人們現在都選擇把資金質押進以太坊,達到了3000萬個,以太坊已經具有很強的安全性,但是其他的項目依然要建立自己的AVS,那可以想辦法讓其他的應用也可以繼承和共享以太坊安全性。
再質押的技術原理
在探討再質押技術原理時,我們需要理解它是如何在區塊鏈網路中實現的。再質押技術基於智能合約系統,這些智能合約能夠對質押資產的狀態和權限進行編程和管理。在技術層面,再質押涉及幾個關鍵的組件:
- 質押證明機制(Staking Proof Mechanism)
這是一種驗證用戶已經質押資產的機制,通常是通過代幣化的方式,例如創建一個與原始資產相對應的代幣(如stETH)。質押證明機制爲整個再質押流程提供了起點,通過代幣化的質押證明,確保了用戶資產的質押狀態可以被鏈上驗證和追蹤。
- 跨協議互操作性(Cross-Protocol Interoperability)
再質押需要在不同的協議和平台之間流轉質押資產,這需要強大的互操作性支持,以確保資產可以安全、有效地在各個系統之間移動。跨協議互通性確保了質押資產可以在不同的區塊鏈協議之間自由流通。這一點對於實現資產在多個項目之間的再質押至關重要,它依賴強大的技術支持來確保資產轉移的安全和高效。
- 共識算法的擴展(Consensus Algorithm Extension)
在POS系統中,再質押可能需要修改或擴展現有的共識算法,以支持新的質押和驗證機制。共識算法的擴展爲再質押提供了必要的網路安全保障。通過調整或擴展現有共識算法,可以支持新的質押和再質押行爲,同時保持網路的去中心化與安全性。
- 鏈上治理和自動化執行(On-chain Governance and Automated Execution)
智能合約也允許進行鏈上治理,即透過代碼自動執行合約條款,管理再質押過程中的各種條件和規則。鏈上治理和自動化執行通過智能合約自動管理再質押過程中的規則與條款,使得再質押操作符合預設的治理政策,同時提高了操作的透明度和可預測性。
- 安全性和隔離性保障(Security and Isolation Guarantees)
爲了防止在再質押過程中出現安全問題,需要確保資產在不同項目之間轉移時的隔離性和安全性。這通常通過加密技術和專用的安全模塊來實現,以避免潛在的安全漏洞。安全性和隔離性保障是再質押系統中不可或缺的一環,特別是在多個質押協議和項目中資產流轉時,必須確保每一步操作都在安全的環境下進行,防止資產被不當存取或盜用。
總的來說,再質押的實施不僅需要高度的技術專業性,還需要考慮到資金的安全性、操作的透明度和系統的穩定性。通過這些技術手段,再質押能夠在提高資本利用效率的同時,爲區塊鏈網路的安全性和去中心化貢獻力量。
如下圖所示實現以太坊 → Eigenlayer → AVS → DApps的路徑
左邊表示的是以前的質押方式,假設以太坊網路有10 Billion的資金,質押進去給上層的應用提供安全性,還有一些預言機、跨鏈橋之類的,每個質押1 Billion,給同樣的應用提供服務,此時總共就有13 Billion的資金。
但是,有些項目可能並不需要這麼多資金,就像是從前的公司使用服務器,需要向Lenovo、Dell等公司購買一個機櫃放在公司,但是公司的業務是不穩定的,有時用不完那麼多的容量,就會造成成本的浪費。於是就出現了AWS、阿裏雲等雲計算的服務,讓公司可以隨時按需購買服務,在這個過程中,背後實際用到的硬件服務器其實並沒有減少,只不過都由AWS、阿裏雲進行統一的維護和管理。
圖中右邊的部分表示的意思與這類似,人們把資金都放進以太坊中,以太坊之上又出現了一個Eigenlayer的質押層,由Eigenlayer向那些需要質押來提供安全性的預言機、跨鏈橋等提供質押資金,大家再一起爲上層的應用提供服務。這樣一來,資金的利用率就大大提高了。
再質押這個概念能夠誕生的本質是共享安全性,套娃生息是共享安全性之後的一個附加結果,而大多數人只看到了這個結果,忽視了產生結果的前提。以太坊因爲是目前POS鏈中安全性最高的,具有上萬個節點,所以存在安全性的外溢,才有給第三方提供安全性的能力,進而通過再質押的方式將該能力進行釋放。而BNB只有48個節點,其他的POS鏈也遠遠少於以太坊節點數,即使真的去做再質押,也是有心無力,自身本身都不具備安全性(相比於以太坊),何來給其他第三方共享安全性呢?即使共享了,第三方也不一定敢使用。
Eigenlayer的結構主要有以下四層,最底層是以太坊主網,再往上是統一的AVS層,然後是三個角色,質押者、消費者和開發者。
質押者即爲AVS提供資金賺取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