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區塊鏈暗池的未來:透明與隱私的平衡2008年左右,一些開發者希望終結美國交易所的"陰謀"。這些交易所常常給大客戶優先獲取訂單信息的特權,比普通用戶快那麼一點點。普通用戶往往不知道,自己的訂單其實在爲專業交易團隊貢獻利潤。可惜的是,爲展示交易數據而開發的工具最終被量化交易所吸收。信息確實變得更加透明了,但總有一些人能比其他人獲得更多的透明度。作爲長期關注FHE(全同態加密)的人士,我很高興看到業內人士,尤其是某知名交易平台的CEO,開始討論"暗池"這個話題。這也是ZK、MPC、FHE等真正加密技術的潛在應用場景。不過需要指出的是,該CEO對暗池的理解,以及基於區塊鏈的暗池實踐,似乎並不完全一致。在關於暗池的討論中,該CEO主要針對的是如何隱藏大額訂單信息,以避免潛在的針對性攻擊。對於最近遭遇不幸的James Wynn來說,這無疑正是他所需要的技術。Hyperliquid的鏈上機制再加上隱藏信息的功能,似乎預示着一個更自由的交易世界正向我們招手。然而,我們不能說該CEO的想法是錯誤的,但至少他的觀點與James此次遭遇的情況並不完全等同。我們首先需要回答的問題是:爲什麼James選擇在Hyperliquid而不是在某大型中心化交易平台進行大額交易?究其根本,是因爲在Hyperliquid上他能獲得更多好處,同時受到的限制更少。Hyperliquid主要有兩個優勢:1. 無需KYC,不存在資金審查2. 鏈上交易,有效防止惡意插針盡管Hyperliquid的去中心化程度、槓杆倍數和流動性都無法與大型中心化交易平台相提並論,但其鏈上特性已經成功吸引了一批大戶用戶。這與Curve War的情況類似,專業交易員選擇Curve作爲唯一的鏈上DEX。然而,Hyperliquid此次事件嚴格來說並非源於其機制設計。恰恰相反,正是鏈上的透明特性才讓"攻擊者"能夠看到James的倉位和清算價格。這也是爲什麼該CEO提出需要暗池DEX的原因。但這並不是一回事。鏈上隱私交易領域已經被深入探索。無論是Arcium的FHE暗池路線,還是比特幣、Zcash、Tornado Cash等"真正的"隱私保護工具,都未能獲得市場的主流採用。相反,像ERC-7702這樣存在諸多問題但使用更爲便捷的功能正在不斷擴張其影響力。人們總是偏好便捷性,願意爲隱私付費的終究只是少數。回到該CEO的暗池理論,我可以直言不諱地說,他所描述的實際上是"解決MEV問題後的Hyperliquid"。作爲傳統交易市場出身的從業者,他應該清楚傳統金融中暗池的出現是高頻量化交易過度內卷的結果。大額交易可以通過OTC渠道完成,高頻交易的核心在於爭奪對普通用戶的價格優勢。高頻交易的主要策略包括:- 搶先或等待普通用戶交易- 預測或攻擊大額交易訂單- 比其他高頻交易對手更快一步答案已經呼之欲出,傳統金融的暗池和區塊鏈的MEV在效果上是一致的。本質上,這與保護隱私並無直接關係。但鏈上交易的透明性導致目前除了"中心化"之外並沒有真正有效的解決方案。如果大家還記得的話,某公鏈甚至直接"命令"節點不許夾單,才勉強控制住MEV問題。如果Hyperliquid能夠徹底消除MEV,那麼即使你看到了James的訂單也無法操縱市場。唯一的問題是,我們該如何實現這一切:- 消除MEV的路線- 提升隱私保護的路線需要牢記的是:暗池並不是"隱藏交易意圖",而是"隱藏交易價格"。這更接近MEV的執行流程。大家想象中的區塊鏈暗池更像是經過MEV優化並完成ZK/FHE改造的Hyperliquid。之所以不能是中心化交易所,是因爲中心化本身就是最大的MEV過程。## Risc-V開啓的新可能逝者的傳統常如夢魘般縈繞於生者的頭腦。再次強調,隱私保護路線表面上看與MEV相似,但二者並無直接關聯。區塊鏈隱私技術的源頭可以追溯到比特幣,它結合了PoW、P2P、小額交易和一次性地址等特性。而區塊鏈MEV及其防治技術則源於以太坊。去中心化的區塊鏈共識機制必然會導致不協調和雜音的產生。盡管以太坊大力擁抱Risc-V後MEV問題仍將存在,質押節點數量增加到2048甚至可能會提升超級節點的話語權,但Risc-V在軟硬件一體化層面將帶來新的發展機遇,尤其是在FHE暗池方面。目前EVM底層不兼容過於復雜的操作碼,新的VM機制將從根本上改變這一現狀。這不僅僅是SVM、Move VM的替代選擇,而是真正的革新。簡而言之:- OP Code和EVM:新操作碼將從更底層支持復雜技術,一次迭代即可全面提升。- 新VM,新兼容性:Risc-V VM將從軟硬件協同層面進行改進,而不僅僅是軟件優化。簡單談一下Risc-V的意義。ARM等架構是芯片硬件,其上可以構建Windows、macOS或鴻蒙等操作系統,但這些本質上是商業公司的產品。Risc-V則是開源的芯片指令集,以太坊完全可以定制自己的體系,擺脫對現有商業硬件的完全依賴。這種定制化將帶來新的潛力。關於暗池,我們可以將其分爲主體匿名、交易匿名、交互匿名三個層面:1. 區塊鏈本身就是主體匿名系統。與傳統金融不同,不記名是區塊鏈的本質特徵。James的自我揭露或數據分析平台的地址關聯都只是一種概率性匹配。沒有私鑰,就無法真正確定資金歸屬。2. 交易匿名可以細分爲價格保護和訂單匿名。價格保護是指確定價格後無法更改;訂單匿名可以包含價格保護,但也可以僅隱藏交易訂單的鏈上地址,而不強制約束成交價格。3. 交互匿名是區塊鏈的階段性特徵。比如最典型的出入金問題,如果使用USDT,就永遠存在被追蹤、被凍結的可能性。黑客放過某交易平台的USDT錢包就是出於這個考慮。從隱私保護路線出發,Risc-V具備建設暗池的必要條件,但MEV問題仍將存在。在目前的實踐中,ZK和TEE的結合是主流選擇。TEE可以隔離私鑰,尤其適用於多私鑰管理體系;ZK則可以實現隱藏訂單細節。但能否徹底消除MEV還要看後續發展。在這一點上,FHE可能是更優的技術路線。其加密後計算的特性可以同時實現主體匿名和交易匿名。唯一的問題是成本高昂且速度較慢。在Risc-V定制硬件的預期下,有可能實現支持現貨DEX的可能性,但對於永續合約DEX則存在不確定性。總的來說,Risc-V與ZK技術的深度融合,可以提供一套可用的永續合約DEX暗池機制。而FHE專用Risc-V加速芯片與以太坊的結合,則有望達到某CEO理想中傳統金融暗池的區塊鏈版本——匿名、高頻、大額三位一體。## 結語暗池是否能夠真正實現尚未可知,但這顯然是一個資金和技術密集型的賽道。目前我們只看到了:歷史機遇——某知名交易平台CEO有意開發暗池,並意識到中心化交易所並不適合做這件事;監管放松——Tornado Cash和DeFi去罪化,透明暗池並非天方夜譚,人們只是想安全交易,而非洗錢;明確的市場需求——DEX的進化方向終於不再局限於炒作Meme幣,專業交易員確實需要這類工具,Curve和Hyperliquid都是成功案例。中本聰相信比特幣,於是比特幣誕生了。這一次,透明暗池能否在這個世界上成爲現實?
區塊鏈暗池革新:透明與隱私並舉的Risc-V新機遇
區塊鏈暗池的未來:透明與隱私的平衡
2008年左右,一些開發者希望終結美國交易所的"陰謀"。這些交易所常常給大客戶優先獲取訂單信息的特權,比普通用戶快那麼一點點。普通用戶往往不知道,自己的訂單其實在爲專業交易團隊貢獻利潤。
可惜的是,爲展示交易數據而開發的工具最終被量化交易所吸收。信息確實變得更加透明了,但總有一些人能比其他人獲得更多的透明度。
作爲長期關注FHE(全同態加密)的人士,我很高興看到業內人士,尤其是某知名交易平台的CEO,開始討論"暗池"這個話題。這也是ZK、MPC、FHE等真正加密技術的潛在應用場景。不過需要指出的是,該CEO對暗池的理解,以及基於區塊鏈的暗池實踐,似乎並不完全一致。
在關於暗池的討論中,該CEO主要針對的是如何隱藏大額訂單信息,以避免潛在的針對性攻擊。對於最近遭遇不幸的James Wynn來說,這無疑正是他所需要的技術。Hyperliquid的鏈上機制再加上隱藏信息的功能,似乎預示着一個更自由的交易世界正向我們招手。
然而,我們不能說該CEO的想法是錯誤的,但至少他的觀點與James此次遭遇的情況並不完全等同。我們首先需要回答的問題是:爲什麼James選擇在Hyperliquid而不是在某大型中心化交易平台進行大額交易?究其根本,是因爲在Hyperliquid上他能獲得更多好處,同時受到的限制更少。
Hyperliquid主要有兩個優勢:
盡管Hyperliquid的去中心化程度、槓杆倍數和流動性都無法與大型中心化交易平台相提並論,但其鏈上特性已經成功吸引了一批大戶用戶。這與Curve War的情況類似,專業交易員選擇Curve作爲唯一的鏈上DEX。
然而,Hyperliquid此次事件嚴格來說並非源於其機制設計。恰恰相反,正是鏈上的透明特性才讓"攻擊者"能夠看到James的倉位和清算價格。這也是爲什麼該CEO提出需要暗池DEX的原因。
但這並不是一回事。鏈上隱私交易領域已經被深入探索。無論是Arcium的FHE暗池路線,還是比特幣、Zcash、Tornado Cash等"真正的"隱私保護工具,都未能獲得市場的主流採用。相反,像ERC-7702這樣存在諸多問題但使用更爲便捷的功能正在不斷擴張其影響力。
人們總是偏好便捷性,願意爲隱私付費的終究只是少數。
回到該CEO的暗池理論,我可以直言不諱地說,他所描述的實際上是"解決MEV問題後的Hyperliquid"。作爲傳統交易市場出身的從業者,他應該清楚傳統金融中暗池的出現是高頻量化交易過度內卷的結果。大額交易可以通過OTC渠道完成,高頻交易的核心在於爭奪對普通用戶的價格優勢。
高頻交易的主要策略包括:
答案已經呼之欲出,傳統金融的暗池和區塊鏈的MEV在效果上是一致的。本質上,這與保護隱私並無直接關係。但鏈上交易的透明性導致目前除了"中心化"之外並沒有真正有效的解決方案。如果大家還記得的話,某公鏈甚至直接"命令"節點不許夾單,才勉強控制住MEV問題。
如果Hyperliquid能夠徹底消除MEV,那麼即使你看到了James的訂單也無法操縱市場。唯一的問題是,我們該如何實現這一切:
需要牢記的是:暗池並不是"隱藏交易意圖",而是"隱藏交易價格"。這更接近MEV的執行流程。大家想象中的區塊鏈暗池更像是經過MEV優化並完成ZK/FHE改造的Hyperliquid。之所以不能是中心化交易所,是因爲中心化本身就是最大的MEV過程。
Risc-V開啓的新可能
逝者的傳統常如夢魘般縈繞於生者的頭腦。
再次強調,隱私保護路線表面上看與MEV相似,但二者並無直接關聯。區塊鏈隱私技術的源頭可以追溯到比特幣,它結合了PoW、P2P、小額交易和一次性地址等特性。而區塊鏈MEV及其防治技術則源於以太坊。去中心化的區塊鏈共識機制必然會導致不協調和雜音的產生。
盡管以太坊大力擁抱Risc-V後MEV問題仍將存在,質押節點數量增加到2048甚至可能會提升超級節點的話語權,但Risc-V在軟硬件一體化層面將帶來新的發展機遇,尤其是在FHE暗池方面。
目前EVM底層不兼容過於復雜的操作碼,新的VM機制將從根本上改變這一現狀。這不僅僅是SVM、Move VM的替代選擇,而是真正的革新。簡而言之:
簡單談一下Risc-V的意義。ARM等架構是芯片硬件,其上可以構建Windows、macOS或鴻蒙等操作系統,但這些本質上是商業公司的產品。Risc-V則是開源的芯片指令集,以太坊完全可以定制自己的體系,擺脫對現有商業硬件的完全依賴。這種定制化將帶來新的潛力。
關於暗池,我們可以將其分爲主體匿名、交易匿名、交互匿名三個層面:
區塊鏈本身就是主體匿名系統。與傳統金融不同,不記名是區塊鏈的本質特徵。James的自我揭露或數據分析平台的地址關聯都只是一種概率性匹配。沒有私鑰,就無法真正確定資金歸屬。
交易匿名可以細分爲價格保護和訂單匿名。價格保護是指確定價格後無法更改;訂單匿名可以包含價格保護,但也可以僅隱藏交易訂單的鏈上地址,而不強制約束成交價格。
交互匿名是區塊鏈的階段性特徵。比如最典型的出入金問題,如果使用USDT,就永遠存在被追蹤、被凍結的可能性。黑客放過某交易平台的USDT錢包就是出於這個考慮。
從隱私保護路線出發,Risc-V具備建設暗池的必要條件,但MEV問題仍將存在。在目前的實踐中,ZK和TEE的結合是主流選擇。TEE可以隔離私鑰,尤其適用於多私鑰管理體系;ZK則可以實現隱藏訂單細節。但能否徹底消除MEV還要看後續發展。
在這一點上,FHE可能是更優的技術路線。其加密後計算的特性可以同時實現主體匿名和交易匿名。唯一的問題是成本高昂且速度較慢。在Risc-V定制硬件的預期下,有可能實現支持現貨DEX的可能性,但對於永續合約DEX則存在不確定性。
總的來說,Risc-V與ZK技術的深度融合,可以提供一套可用的永續合約DEX暗池機制。而FHE專用Risc-V加速芯片與以太坊的結合,則有望達到某CEO理想中傳統金融暗池的區塊鏈版本——匿名、高頻、大額三位一體。
結語
暗池是否能夠真正實現尚未可知,但這顯然是一個資金和技術密集型的賽道。目前我們只看到了:
歷史機遇——某知名交易平台CEO有意開發暗池,並意識到中心化交易所並不適合做這件事;
監管放松——Tornado Cash和DeFi去罪化,透明暗池並非天方夜譚,人們只是想安全交易,而非洗錢;
明確的市場需求——DEX的進化方向終於不再局限於炒作Meme幣,專業交易員確實需要這類工具,Curve和Hyperliquid都是成功案例。
中本聰相信比特幣,於是比特幣誕生了。這一次,透明暗池能否在這個世界上成爲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