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密行業的新轉向:從原生項目到相關應用2025年,加密貨幣正式步入主流。《GENIUS法案》的頒布爲穩定幣監管提供了明確框架,傳統金融機構也開始接納加密貨幣。這標志着加密貨幣取得了階段性勝利。在加密貨幣跨越鴻溝之際,早期風投面臨一個新趨勢:加密相關項目正逐步超越加密原生項目。加密原生項目指由行業專家爲加密領域內部打造的產品,而加密相關項目則是其他主流行業對加密技術的應用。這是業內首次見證這種轉型,本文將深入探討構建這兩類項目的核心差異。## 加密原生項目的特點迄今爲止,最成功的加密產品幾乎都是爲核心用戶羣體打造的,如某DEX、某交易平台等。加密技術超前於時代,普通用戶難以理解其精髓,更不可能成爲狂熱用戶。只有那些深耕行業的玩家,才具備足夠的風險承受能力,願意嘗試新產品並在各種風險中生存下來。早期傳統風投曾拒絕投資加密原生項目,認爲其市場規模有限。但隨着2020年DeFi熱潮和2021年低利率環境的雙重推動,加密原生市場實現了爆發式增長。一時間,傳統風投紛紛入局加密領域。盡管如此,加密原生用戶的總體市場規模仍然有限。要達到可觀的收入水平,單用戶平均收入必須保持極高。這導致了一個關鍵結論:加密原生項目完全是爲專業用戶打造的。成功的加密原生產品往往呈現極端的用戶分布。例如,某NFT平台上0.2%的用戶貢獻了一半的成交量;另一預測市場平台上0.06%的用戶同樣完成了平台50%的成交量。對加密項目創始人而言,留住核心用戶比盲目追求用戶增長更爲重要。這與傳統互聯網思維有所不同。加密領域的用戶留存一直是難題,頭部用戶容易被激勵機制吸引到其他平台。新興競爭者只需爭取到少數核心用戶,就能迅速蠶食市場份額。與Web2相比,加密項目的護城河較淺。加上代碼開源、易於分叉,原生項目的生命週期往往較短,很少超過一個市場週期。許多創始人在首次代幣發行後選擇退居幕後,轉而從事天使投資。要留住核心用戶,唯一方法是持續創新,始終領先競爭對手。某DEX能在激烈競爭中屹立不倒,關鍵在於不斷推出突破性功能,滿足核心用戶需求。這一點尤其難得,畢竟去中心化交易所是競爭最激烈的領域之一。## 加密相關項目的崛起過去曾有不少嘗試將區塊鏈技術應用於更廣泛的現實領域,如供應鏈管理或銀行間支付,但因時機尚早而失敗。大型企業雖在實驗室中探索區塊鏈,卻未將其投入實際生產。如今,我們看到傳統機構對加密貨幣的態度發生根本轉變。各大銀行和企業紛紛推出自己的穩定幣,監管政策的明確爲加密貨幣主流化創造了條件。加密貨幣不再是缺乏規範的金融荒野。越來越多的加密相關項目正在湧現,未來幾年最大的成功案例很可能來自這一領域。加密相關項目的規模有望超越純加密項目。例如:- 使用穩定幣進行跨境支付的金融科技公司- 利用去中心化物理基礎設施網路激勵數據收集的機器人公司- 採用零知識傳輸層安全協議認證私有數據的消費類公司這些項目的共同特點是:加密只是一種功能,而非產品本身。對高度依賴加密技術的行業而言,專業用戶仍然重要,但其極端傾向已有所緩和。當加密貨幣僅作爲功能存在時,成功的關鍵在於從業者是否精通相關領域,而非加密技術本身。金融科技領域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金融科技的核心在於以良好的單位經濟效益實現用戶獲取。新興加密金融科技公司面臨的挑戰是,擁有龐大用戶基礎的傳統金融科技巨頭只需添加加密功能,就可能輕易壓倒它們。與純加密項目不同,這些初創公司無法通過發行熱門代幣來維持運營。加密支付曾是一個冷門賽道,但2023年之前恰恰是創辦加密金融科技公司的黃金時期。如今隨着行業整合,加密原生創始人正從去中心化金融轉向支付領域,但他們可能最終會被更懂金融科技的從業者擊敗。## 對加密風投的啓示加密相關項目的興起對加密風投提出了新的要求。關鍵是要避免逆向篩選那些被非專業風投拒絕的創始人,不要因不熟悉相關領域而淪爲接盤俠。大量逆向篩選源於選擇近期從其他領域轉戰"加密相關"的原生加密創始人。加密風投過去的優勢在於發掘傳統人脈網路之外的潛力創始人。這些人可能缺乏亮眼履歷,但深諳加密文化,善於凝聚充滿激情的在線社群。然而,成功的加密相關項目創始人將與此形成鮮明對比。他們可能更成熟老練,具備商業頭腦,通常來自相關領域,並擁有獨特的市場進入策略。隨着加密行業逐步成熟,新一代成功創始人也將應運而生。他們不再是那種擅長利用個人魅力建立代幣網路的投機者,而是更注重長期發展的商業人才。加密行業的這一轉變,將爲整個生態系統帶來新的機遇和挑戰。
加密行業新趨勢:從原生項目到相關應用的轉型
加密行業的新轉向:從原生項目到相關應用
2025年,加密貨幣正式步入主流。《GENIUS法案》的頒布爲穩定幣監管提供了明確框架,傳統金融機構也開始接納加密貨幣。這標志着加密貨幣取得了階段性勝利。
在加密貨幣跨越鴻溝之際,早期風投面臨一個新趨勢:加密相關項目正逐步超越加密原生項目。加密原生項目指由行業專家爲加密領域內部打造的產品,而加密相關項目則是其他主流行業對加密技術的應用。這是業內首次見證這種轉型,本文將深入探討構建這兩類項目的核心差異。
加密原生項目的特點
迄今爲止,最成功的加密產品幾乎都是爲核心用戶羣體打造的,如某DEX、某交易平台等。加密技術超前於時代,普通用戶難以理解其精髓,更不可能成爲狂熱用戶。只有那些深耕行業的玩家,才具備足夠的風險承受能力,願意嘗試新產品並在各種風險中生存下來。
早期傳統風投曾拒絕投資加密原生項目,認爲其市場規模有限。但隨着2020年DeFi熱潮和2021年低利率環境的雙重推動,加密原生市場實現了爆發式增長。一時間,傳統風投紛紛入局加密領域。
盡管如此,加密原生用戶的總體市場規模仍然有限。要達到可觀的收入水平,單用戶平均收入必須保持極高。這導致了一個關鍵結論:加密原生項目完全是爲專業用戶打造的。
成功的加密原生產品往往呈現極端的用戶分布。例如,某NFT平台上0.2%的用戶貢獻了一半的成交量;另一預測市場平台上0.06%的用戶同樣完成了平台50%的成交量。
對加密項目創始人而言,留住核心用戶比盲目追求用戶增長更爲重要。這與傳統互聯網思維有所不同。加密領域的用戶留存一直是難題,頭部用戶容易被激勵機制吸引到其他平台。新興競爭者只需爭取到少數核心用戶,就能迅速蠶食市場份額。
與Web2相比,加密項目的護城河較淺。加上代碼開源、易於分叉,原生項目的生命週期往往較短,很少超過一個市場週期。許多創始人在首次代幣發行後選擇退居幕後,轉而從事天使投資。
要留住核心用戶,唯一方法是持續創新,始終領先競爭對手。某DEX能在激烈競爭中屹立不倒,關鍵在於不斷推出突破性功能,滿足核心用戶需求。這一點尤其難得,畢竟去中心化交易所是競爭最激烈的領域之一。
加密相關項目的崛起
過去曾有不少嘗試將區塊鏈技術應用於更廣泛的現實領域,如供應鏈管理或銀行間支付,但因時機尚早而失敗。大型企業雖在實驗室中探索區塊鏈,卻未將其投入實際生產。
如今,我們看到傳統機構對加密貨幣的態度發生根本轉變。各大銀行和企業紛紛推出自己的穩定幣,監管政策的明確爲加密貨幣主流化創造了條件。加密貨幣不再是缺乏規範的金融荒野。
越來越多的加密相關項目正在湧現,未來幾年最大的成功案例很可能來自這一領域。加密相關項目的規模有望超越純加密項目。例如:
這些項目的共同特點是:加密只是一種功能,而非產品本身。
對高度依賴加密技術的行業而言,專業用戶仍然重要,但其極端傾向已有所緩和。當加密貨幣僅作爲功能存在時,成功的關鍵在於從業者是否精通相關領域,而非加密技術本身。金融科技領域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金融科技的核心在於以良好的單位經濟效益實現用戶獲取。新興加密金融科技公司面臨的挑戰是,擁有龐大用戶基礎的傳統金融科技巨頭只需添加加密功能,就可能輕易壓倒它們。與純加密項目不同,這些初創公司無法通過發行熱門代幣來維持運營。
加密支付曾是一個冷門賽道,但2023年之前恰恰是創辦加密金融科技公司的黃金時期。如今隨着行業整合,加密原生創始人正從去中心化金融轉向支付領域,但他們可能最終會被更懂金融科技的從業者擊敗。
對加密風投的啓示
加密相關項目的興起對加密風投提出了新的要求。關鍵是要避免逆向篩選那些被非專業風投拒絕的創始人,不要因不熟悉相關領域而淪爲接盤俠。大量逆向篩選源於選擇近期從其他領域轉戰"加密相關"的原生加密創始人。
加密風投過去的優勢在於發掘傳統人脈網路之外的潛力創始人。這些人可能缺乏亮眼履歷,但深諳加密文化,善於凝聚充滿激情的在線社群。然而,成功的加密相關項目創始人將與此形成鮮明對比。他們可能更成熟老練,具備商業頭腦,通常來自相關領域,並擁有獨特的市場進入策略。
隨着加密行業逐步成熟,新一代成功創始人也將應運而生。他們不再是那種擅長利用個人魅力建立代幣網路的投機者,而是更注重長期發展的商業人才。加密行業的這一轉變,將爲整個生態系統帶來新的機遇和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