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代幣化社交網絡:Friend.Tech的崛起與挑戰Friend.Tech是一個基於Base生態的去中心化社交網絡(DeSo),允許用戶通過購買和出售平台上其他用戶的"股份(Share)"來實現社交網絡的代幣化。該項目於2023年8月11日以邀請碼機制的beta版本發布,上線兩天內收入就超過了50萬美金,目前是Base生態中最熱門的SocialFi項目。根據數據統計,截至8月19日20:30,在短短10天內,Friend.Tech的交易量已超過1.1萬ETH,獨立用戶超過3.9萬,累積完成了超過51.8萬筆交易。本文將深入探討Friend.Tech的運作機制及其未來發展前景。## Friend.Tech的本質Friend.Tech是一個將社交網絡與代幣經濟相結合的創新平台。用戶可以通過購買和出售自己或他人的"股份"來對社交網絡進行代幣化。這種模式不僅可以激勵用戶更加關注社交平台上的關鍵意見領袖(KOL),也可以鼓勵用戶通過貢獻高質量內容成爲KOL,從而提升整個社交網絡的質量和效率。在這個代幣化社交網絡中,用戶可以自由選擇加入某個羣組,可以是某個有影響力的KOL的羣組,也可以是某個被認爲有潛力的羣組。通過支付羣組對應的底價獲取羣組股份,用戶即可加入相應羣組。加入某個羣組,實際上就是對這個羣和羣主的一種投資。因此,投資者往往會選擇在早期買入更多他們認爲有潛力的羣組股份。相應地,如果要退出某個羣組,用戶可以出售自己所擁有的羣組股份。## Friend.Tech的商業模式Friend.Tech的核心商業模式圍繞着社交代幣的買賣展開。用戶的社交帳戶在平台上被量化爲社交代幣,其他用戶可以用ETH購買這些代幣的股份進入對應羣組。隨着某個羣組的人數逐漸增長,羣股份總量增加,每個羣組股份的底價也隨之漲。與其他數字資產類似,這些"股份"的價值是會波動的。羣創始人通過推廣自己的粉絲代幣,吸引更多的用戶加入自己的羣組,從而使該羣組的股份底價漲。反之,當某個羣組失去吸引力時,用戶可能會認爲其不再具有投資價值而選擇退出,導致股份底價下降。在整個交易過程中,所有交易都會被記錄並可在鏈上查看。對於每筆羣股份交易,平台收取10%的費用,其中5%分配給正在交易的股份持有者,剩下的5%作爲平台收入。## Friend.Tech的經濟模型Friend.Tech的經濟模型主要包含兩個方面:羣股份增長模型和積分激勵。1. 羣股份增長模型:Friend.Tech的羣股份從0開始增長,影響每股股份價格的唯一變量是已發行股份的數量。股份定價採用簡單的供需結構,個人持有股份數量與下一個股份的價格之間採用二次關係確定。每股股份價格隨着購買人數增加呈"指數變化"。2. 積分激勵:積分激勵是Friend.Tech將社交平台用戶轉變爲生態核心用戶的重要手段。平台計劃在未來6個月的測試期間分發共計1億積分,每週五分發一次。這種激勵機制旨在利用潛在的代幣空投預期,並配備實用的積分來吸引和留住用戶。## Friend.Tech面臨的挑戰與風險盡管Friend.Tech自上線以來呈現出指數級增長,許多早期參與者也獲得了可觀收益,但該平台仍然面臨着一些潛在的挑戰和風險:1. 潛在法律風險:由於Friend.Tech的本質是通過粉絲發行代幣並進行炒作,這可能在某些國家和地區存在潛在的法律風險。2. 使用門檻較高:目前一些熱門羣組的股份底價已經達到相當高的水平,這對後來想要加入羣組的用戶來說,加入門檻較高,可能會勸退一大批潛在用戶。3. 流動性不高:盡管Friend.Tech基於社交網絡,但其本質仍然是一種數字資產交易。由於後期用戶的加入成本較高,參與的用戶受限於股份底價的成本,可能會導致流動性不足的問題。4. 隱私和安全concerns:由於平台要求用戶綁定社交媒體帳號並進行交易,這可能引發用戶對個人數據隱私和安全的擔憂。5. 缺乏透明度:目前關於該項目的公開信息較少,缺乏常見的項目路線圖、創始團隊信息或白皮書等內容,這可能會引起一些用戶的疑慮。## 結語SocialFi賽道在Web3領域一直備受關注,但至今尚未出現真正的龍頭項目。Friend.Tech的火爆無疑爲"Web3社交"這一概念注入了新的活力。然而,該平台是否能夠持續保持熱度,成爲行業龍頭,還是會成爲曇花一現的現象級產品,仍需要時間來驗證。隨着更多用戶參與和市場的進一步發展,我們將能夠更好地評估Friend.Tech的長期價值和可持續性。無論如何,它的出現已經爲去中心化社交網絡的發展提供了一個新的思路和可能性。
Friend.Tech引爆SocialFi:代幣化社交的崛起與挑戰
代幣化社交網絡:Friend.Tech的崛起與挑戰
Friend.Tech是一個基於Base生態的去中心化社交網絡(DeSo),允許用戶通過購買和出售平台上其他用戶的"股份(Share)"來實現社交網絡的代幣化。該項目於2023年8月11日以邀請碼機制的beta版本發布,上線兩天內收入就超過了50萬美金,目前是Base生態中最熱門的SocialFi項目。
根據數據統計,截至8月19日20:30,在短短10天內,Friend.Tech的交易量已超過1.1萬ETH,獨立用戶超過3.9萬,累積完成了超過51.8萬筆交易。本文將深入探討Friend.Tech的運作機制及其未來發展前景。
Friend.Tech的本質
Friend.Tech是一個將社交網絡與代幣經濟相結合的創新平台。用戶可以通過購買和出售自己或他人的"股份"來對社交網絡進行代幣化。這種模式不僅可以激勵用戶更加關注社交平台上的關鍵意見領袖(KOL),也可以鼓勵用戶通過貢獻高質量內容成爲KOL,從而提升整個社交網絡的質量和效率。
在這個代幣化社交網絡中,用戶可以自由選擇加入某個羣組,可以是某個有影響力的KOL的羣組,也可以是某個被認爲有潛力的羣組。通過支付羣組對應的底價獲取羣組股份,用戶即可加入相應羣組。加入某個羣組,實際上就是對這個羣和羣主的一種投資。因此,投資者往往會選擇在早期買入更多他們認爲有潛力的羣組股份。相應地,如果要退出某個羣組,用戶可以出售自己所擁有的羣組股份。
Friend.Tech的商業模式
Friend.Tech的核心商業模式圍繞着社交代幣的買賣展開。用戶的社交帳戶在平台上被量化爲社交代幣,其他用戶可以用ETH購買這些代幣的股份進入對應羣組。隨着某個羣組的人數逐漸增長,羣股份總量增加,每個羣組股份的底價也隨之漲。
與其他數字資產類似,這些"股份"的價值是會波動的。羣創始人通過推廣自己的粉絲代幣,吸引更多的用戶加入自己的羣組,從而使該羣組的股份底價漲。反之,當某個羣組失去吸引力時,用戶可能會認爲其不再具有投資價值而選擇退出,導致股份底價下降。
在整個交易過程中,所有交易都會被記錄並可在鏈上查看。對於每筆羣股份交易,平台收取10%的費用,其中5%分配給正在交易的股份持有者,剩下的5%作爲平台收入。
Friend.Tech的經濟模型
Friend.Tech的經濟模型主要包含兩個方面:羣股份增長模型和積分激勵。
羣股份增長模型:Friend.Tech的羣股份從0開始增長,影響每股股份價格的唯一變量是已發行股份的數量。股份定價採用簡單的供需結構,個人持有股份數量與下一個股份的價格之間採用二次關係確定。每股股份價格隨着購買人數增加呈"指數變化"。
積分激勵:積分激勵是Friend.Tech將社交平台用戶轉變爲生態核心用戶的重要手段。平台計劃在未來6個月的測試期間分發共計1億積分,每週五分發一次。這種激勵機制旨在利用潛在的代幣空投預期,並配備實用的積分來吸引和留住用戶。
Friend.Tech面臨的挑戰與風險
盡管Friend.Tech自上線以來呈現出指數級增長,許多早期參與者也獲得了可觀收益,但該平台仍然面臨着一些潛在的挑戰和風險:
潛在法律風險:由於Friend.Tech的本質是通過粉絲發行代幣並進行炒作,這可能在某些國家和地區存在潛在的法律風險。
使用門檻較高:目前一些熱門羣組的股份底價已經達到相當高的水平,這對後來想要加入羣組的用戶來說,加入門檻較高,可能會勸退一大批潛在用戶。
流動性不高:盡管Friend.Tech基於社交網絡,但其本質仍然是一種數字資產交易。由於後期用戶的加入成本較高,參與的用戶受限於股份底價的成本,可能會導致流動性不足的問題。
隱私和安全concerns:由於平台要求用戶綁定社交媒體帳號並進行交易,這可能引發用戶對個人數據隱私和安全的擔憂。
缺乏透明度:目前關於該項目的公開信息較少,缺乏常見的項目路線圖、創始團隊信息或白皮書等內容,這可能會引起一些用戶的疑慮。
結語
SocialFi賽道在Web3領域一直備受關注,但至今尚未出現真正的龍頭項目。Friend.Tech的火爆無疑爲"Web3社交"這一概念注入了新的活力。然而,該平台是否能夠持續保持熱度,成爲行業龍頭,還是會成爲曇花一現的現象級產品,仍需要時間來驗證。
隨着更多用戶參與和市場的進一步發展,我們將能夠更好地評估Friend.Tech的長期價值和可持續性。無論如何,它的出現已經爲去中心化社交網絡的發展提供了一個新的思路和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