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健,是 Gate 持续增长的核心动力。
真正的成长,不是顺风顺水,而是在市场低迷时依然坚定前行。我们或许能预判牛熊市的大致节奏,但绝无法精准预测它们何时到来。特别是在熊市周期,才真正考验一家交易所的实力。
Gate 今天发布了2025年第二季度的报告。作为内部人,看到这些数据我也挺惊喜的——用户规模突破3000万,现货交易量逆势环比增长14%,成为前十交易所中唯一实现双位数增长的平台,并且登顶全球第二大交易所;合约交易量屡创新高,全球化战略稳步推进。
更重要的是,稳健并不等于守成,而是在面临严峻市场的同时,还能持续创造新的增长空间。
欢迎阅读完整报告:https://www.gate.com/zh/announcements/article/46117
加密货币兑换五大渠道法律风险及可行性分析
加密货币兑换的法律风险及可行渠道分析
近期,许多人对兑换加密货币(尤其是USDT)的法律风险以及实际操作方式表示关注。本文将简要分析当前一些兑换渠道存在的法律风险及可行性,以帮助大家合法合规地使用和处置加密资产。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本文仅针对资金来源合法、购买和持有加密货币仅用于个人日常消费和正常投资行为的普通用户。文中所述内容仅供参考。
1. 香港持牌加密交易所结合券商渠道兑换
目前,香港证监会已批准7家持牌加密资产交易所(或运营主体),显示了加密资产在香港蓬勃发展的态势。根据实务经验,通过香港渠道兑换是一种相对合法合规且法律风险较小的方式。但需注意,目前USDT等加密资产无法直接在持牌交易所交易,需要通过BTC/ETH现货渠道辅助操作。
以某持牌交易所为例,其背后是一家拥有多项金融牌照的老牌券商。用户可以通过该平台将USDT兑换为BTC或ETH,再兑换为法定货币。交易周期短,基本不受市场金融风险影响。兑换完成后,资金(港币或美金)会转入香港的银行账户。
这种方式的优点是合规性好,资金链路清晰,收到非法资金的可能性低,基本没有冻结银行卡的风险。但也存在一些不足:首先,目前大陆居民身份不能直接开设加密资产交易账户,可能需要境外亲友协助;其次,可能需要亲自前往香港开设银行账户等,对小额兑换来说较为繁琐。
2. 主流交易平台OTC兑换
通过某些头部交易平台的场外交易(OTC)进行兑换是成本最低的方式,用户可自行开户操作。然而,这也是最容易收到非法资金的渠道之一。一旦收到非法资金,不仅银行卡可能被冻结,资金无法使用,甚至可能面临司法处罚。
如选择这种方式,建议仔细查看交易对手方的平台交易记录和评价,选择信誉度高的对手方,避开交易信誉差或交易记录异常的用户。
3. 加密货币支付卡兑换
关于加密货币支付卡的合规性,总体而言问题不大,部分卡片甚至可以绑定主流支付应用使用。但仍存在一定风险,市面上较常见的是万事达或银联加密货币支付卡,资金来源相对安全,但开卡代理较多,需谨慎选择可靠且KYC程序严格的服务商。
值得注意的是,部分加密货币支付卡服务提供商可能会突然停止服务。曾有用户反映,其使用的加密货币支付卡服务商突然停止为中国大陆地区用户提供服务,导致资金无法取出,造成诸多不便。
4. 通过场外交易商兑换
场外交易商兑换的风险与交易平台OTC出金相似,同样可能收到来源不明的资金,导致银行卡被冻结或被要求作为证人配合调查。甚至有极端案例中,多次通过场外交易商兑换的用户被作为嫌疑人调查。
总的来说,场外交易商兑换的风险相对较大,不要轻信所谓的"冻卡担保"或"冻卡赔偿"等承诺。如果没有非常可靠且熟悉的合作伙伴,建议避免选择这种方式。
5. 香港线下兑换
这种方式通常需要拥有境外(包括香港)的银行卡。香港的线下兑换点主要分为两类:ATM机和线下小店。一般情况下,对于每日交易额低于12万港币的,这些小店不会进行客户信息登记;超过12万港币的交易则需要进行简单的KYC程序,手续费通常在4%左右浮动。
对于资金来源合法、仅用于个人日常消费和正常投资行为的普通用户而言,这是一个成本较低且便捷的渠道。但仍存在收到非法资金的风险,建议选择在旺角或尖沙咀等地段稳定、长期经营的门店进行兑换,以降低风险。
结语
需要强调的是,目前并不存在一种完全安全、毫无风险的加密货币兑换方案。即使是本文提到的几种解决方案,仍然存在收到非法资金、交易成本高等风险。建议用户在进行兑换操作前慎重考虑,权衡利弊,避免做出草率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