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CEO反思:品牌升级与上币流程背后的行业现状

robot
摘要生成中

品牌升级与上币经历的反思

近期,我们项目正在进行品牌和主网升级,同时也在进行换币工作。作为一个从2017年就开始构建的项目,我们对这些标准流程已经相当熟悉。除了必要的合规程序和代码审计外,主要考虑的是市场预算、如何吸引新用户和流量,以及如何让现有用户受益等方面。这是一个双赢的过程:项目方需要流动性和新的交易渠道,而交易平台需要用户和交易量。

然而,在与交易平台沟通后,我们遇到了一些有趣的挑战。研究部门提出了几个可能导致我们无法上币或需要增加预算的问题。让我分享一些值得讨论的观点:

首先,他们认为我们的数据和热度不足,特别是在社交媒体和链上数据方面。这让我感到困惑,因为作为专业的研究部门,他们应该能够辨别数据的真实性。例如,一个拥有数十万粉丝的社交媒体账号,但每条帖子只有几千浏览量和寥寥无几的评论,这显然是不合理的。同样,链上数据中如果出现大量复杂的打包交易,这在普通用户中是不太可能的。特别是在AI数据标注领域,由于其专业性和成本考虑,不太可能出现大规模的标注活动。

其次,他们强调了投资机构背书的重要性。然而,作为一个成立6年多的项目,我们一直依靠自身资金发展,从未接受过外部投资。在我们看来,这种纯社区驱动、无风投控制的模式应该是值得赞赏的。但在研究部门眼中,这反而成了缺乏正统机构背书、不够正规的标志。

第三个问题涉及代币流通量和估值。我们的代币已全部解锁,市值等于完全稀释后估值,其中近70%锁定在验证节点中。研究部门认为这可能带来巨大的抛售压力。但事实上,作为一个纯社区驱动的项目,我们并不存在集中的抛售风险。况且,我们的市值仅有不到1亿美元,对于一个拥有实际业务、产品、客户和收入的AI数据层项目来说,这个估值并不高。

这些经历让我反思,现今的加密货币行业似乎已经偏离了初衷。流量造假、数据造假、项目换壳,甚至创始人换人等操作竟然成为了上币的"基本操作"。这种现象令人担忧,因为它最终只会让工作室、灰产和庄家受益,而牺牲的是新进散户的利益,同时也扭曲了开发者的工作重心,最终导致整个行业的衰退。

回想2017/2018年ICO时期,尽管资源匮乏,但社区成员间的讨论都集中在如何提高效率和安全性,如何推广产品,以及在遇到黑客攻击时如何相互支援等实质性问题上。那时的合作更多是出于共同发展的愿景,而非现在普遍存在的各种回扣和介绍费。

这些经历让我深刻地意识到,在瞬息万变的加密货币世界中,保持初心的重要性。尽管我们了解行业的各种手段,但我们选择不去使用它们,因为我们相信,只有真正专注于创造价值的项目才能在长期中获得成功。

此页面可能包含第三方内容,仅供参考(非陈述/保证),不应被视为 Gate 认可其观点表述,也不得被视为财务或专业建议。详见声明
  • 赞赏
  • 7
  • 分享
评论
0/400
智能合约补漏工vip
· 07-08 23:44
又见炒热度的老套路 看看合约改了没
回复0
Degen Whisperervip
· 07-06 21:21
割一波韭菜罢了
回复0
0xOverleveragedvip
· 07-06 00:15
还不如好好搞技术
回复0
元宇宙包租婆vip
· 07-06 00:15
蹲韭菜一波就溜
回复0
静默看客vip
· 07-06 00:13
唉 又在喊假数据呗
回复0
空投资深收割机vip
· 07-06 00:03
又来个割就完事
回复0
retroactive_airdropvip
· 07-06 00:03
又在吹牛市营销了
回复0
交易,随时随地
qrCode
扫码下载 Gate APP
社群列表
简体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Bahasa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