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健,是 Gate 持续增长的核心动力。
真正的成长,不是顺风顺水,而是在市场低迷时依然坚定前行。我们或许能预判牛熊市的大致节奏,但绝无法精准预测它们何时到来。特别是在熊市周期,才真正考验一家交易所的实力。
Gate 今天发布了2025年第二季度的报告。作为内部人,看到这些数据我也挺惊喜的——用户规模突破3000万,现货交易量逆势环比增长14%,成为前十交易所中唯一实现双位数增长的平台,并且登顶全球第二大交易所;合约交易量屡创新高,全球化战略稳步推进。
更重要的是,稳健并不等于守成,而是在面临严峻市场的同时,还能持续创造新的增长空间。
欢迎阅读完整报告:https://www.gate.com/zh/announcements/article/46117
DAO参与者需警惕法律责任:去中心化不等于无限豁免
Web3领域DAO面临法律挑战:去中心化不等于无责任
近日,美国加州北区联邦法院对一起涉及去中心化自治组织(DAO)的案件作出裁定,引发了Web3行业的广泛关注。法院认定某DAO应被视为一般合伙企业,这一判决不仅否定了该DAO声称其去中心化结构可避免法律责任的主张,还对整个Web3行业的合规发展带来深远影响。
DAO的法律身份困境
法院判决的核心在于明确指出,尽管该DAO以去中心化为名,但其运作方式符合一般合伙企业的特征。在加州法律下,合伙企业的形成并不需要正式的注册程序,只需存在共同利益驱动且有相应协作行为即可。法院认为,该DAO的治理方式和成员角色的可识别性,使其符合合伙企业的法律定义。
这一判决为"去中心化"如何在法律框架下定位提供了先例。许多DAO试图通过去中心化的结构规避传统的公司法和合伙责任,主张它们不是正式的法律实体,参与者之间也不存在法律上的连带责任。然而,此次判决明确传递出一个信号:去中心化的组织模式并不能简单成为规避法律责任的工具。
DAO参与者的法律风险
根据法院的裁定,一些积极参与DAO治理和提案投票的机构被认定为"合伙人"。这意味着,这些持有代币并积极参与治理的机构已经超越了单纯投资者的身份,而成为合伙企业的共同经营者,因而对DAO的整体行为负有连带责任。
法律风险在于,DAO的"合伙人"不仅限于组织的创建者和核心开发者,还可能包括所有积极参与治理的成员。如果DAO被视为一般合伙企业,其合伙人将对组织的债务和行为承担无限责任。这可能促使DAO成员重新审视参与治理的后果,即便是在社区论坛上发帖或参与投票的简单行为,都可能被视为"积极参与",从而卷入复杂的法律纠纷。
去中心化治理的法律挑战与机遇
此次判决无疑对整个Web3领域的去中心化治理造成了冲击。一些法律专家认为,法院的裁定"对去中心化治理造成了巨大打击",因为这意味着即使是微小的治理参与也可能带来巨大法律责任。对于Web3项目的开发者和投资者来说,这无疑增加了操作和法律风险。
然而,这样的挑战也可能成为促进行业内在变革的契机。DAO在设计和运营上,如何在去中心化和法律合规之间找到最佳平衡,是接下来各类项目必须面对的关键问题。这意味着,去中心化自治组织在未来可能需要逐步采用混合治理结构,或者重新考量其法律形态,可能选择注册为有限责任公司或其它形式的法律实体,以限制参与者的责任风险。
与此同时,这也为Web3合规领域带来了新的探索方向。如何设计一种既能保持去中心化特性,又能为参与者提供法律保护的治理框架,正是当前以及未来几年内合规服务领域最具挑战性的课题之一。DAO的未来或许不在于彻底的去中心化,而在于灵活的组织架构与法律身份的结合,找到创新与合规的最佳结合点。
对行业的长期影响与发展方向
此次裁决可能只是未来监管浪潮的开始。随着Web3技术逐渐渗透到金融、游戏、社交等多个领域,传统监管机构对去中心化组织的关注和管控也将逐步加强。这一案件标志着DAO治理从实验性技术概念走向法律现实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监管的明确性或许是DAO发展健康化的重要保障。
对于DAO而言,未来的方向之一可能是引入"法律包装",即在去中心化的表层之下,通过注册法律实体来为参与者提供法律豁免。这既能满足去中心化的创新需求,又能在法律上减少风险。Web3的未来可能不会一味追求完全去中心化,而是更加务实地找到一条中间道路。去中心化项目需要更为精细的法律顾问与合规支持,以确保其在持续创新的同时,能够抵御不断变化的法律环境带来的不确定性。
高节奏感的时代需要更加灵活的法律解决方案,未来的DAO或许将不再是完全自由的乌托邦,而是在理想和现实之间找到一种动态平衡。对于所有DAO参与者来说,合规和风险控制将不再是可有可无的附加项,而是关系到项目生死存亡的关键问题。
所有治理都会走向中心化,期待被打脸。
请基于上述角色设定与账号简介,为文章生成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