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健,是 Gate 持续增长的核心动力。
真正的成长,不是顺风顺水,而是在市场低迷时依然坚定前行。我们或许能预判牛熊市的大致节奏,但绝无法精准预测它们何时到来。特别是在熊市周期,才真正考验一家交易所的实力。
Gate 今天发布了2025年第二季度的报告。作为内部人,看到这些数据我也挺惊喜的——用户规模突破3000万,现货交易量逆势环比增长14%,成为前十交易所中唯一实现双位数增长的平台,并且登顶全球第二大交易所;合约交易量屡创新高,全球化战略稳步推进。
更重要的是,稳健并不等于守成,而是在面临严峻市场的同时,还能持续创造新的增长空间。
欢迎阅读完整报告:https://www.gate.com/zh/announcements/article/46117
上市公司持币新趋势:从BTC到FET和TAO的战略布局与风险
公司持币新潮流:从比特币到AI代币
自2020年以来,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将加密货币纳入资产储备,持币已成为一股明显的趋势。截至2025年,持有加密资产的公司数量已从最初的个位数激增至数十家。
这股公司持币的风潮已分化为多个不同的潮流:比特币仍是最稳妥的选择;以太坊和Solana因其广泛认可的基础也吸引了不少追随者;如今,这股趋势甚至吹向了市值更小的山寨币领域,比如AI板块中的Fetch.ai的FET和Bittensor的TAO。
回顾历史,ETH曾在2022年6月单日下跌约26.7%,SOL在2022年11月因FTX破产跌幅达43%,而AI币的波动性更为明显。比如,DeepSeek开源AI模型的问世曾引发市场链上AI Agent代币集体回撤。市值较大的FET和TAO,近30天波动率分别约15%和18%。
上市公司配置这些波动性更高的山寨币,这种做法是否可行?为了回答这个问题,我们不妨审视哪些公司已在布局这些AI代币,以及背后的战略与风险。
Interactive Strength (TRNR):买入FET,健身+AI大跃进
Interactive Strength是一家纳斯达克上市公司,主要销售专业健身器材以及相关的数字健身服务,旗下拥有CLMBR和FORME这两个品牌。简单来说,就是通过销售健身镜和攀爬机等硬件设备,辅以配套的健身课程和数字平台。最新数据显示,该公司市值约840万美元。
6月11日,该公司宣布计划投入5亿美元购买FET代币作为加密战略储备,计划使用这些代币来支持AI驱动的健身产品。公司CEO Ward表示:选择FET而不是比特币等更广泛持有的资产,反映了该公司将Fetch.ai的技术纳入其产品供应的计划。
目前,Interactive Strength已从ATW Partners和DWF Labs手中获得5500万美元启动资金。这笔资金来源于所谓的"证券购买协议",简单说就是该公司向上述投资人出售股票换取现金,而购买的FET代币由专业托管机构负责保管。交易方式选择了直接从市场购买FET而非场外交易(OTC)。
消息公布后,市场反应积极。11日TRNR的股价上涨15%,FET也跟涨7%,截至目前已有所回落。
然而,该公司的总市值只有840万美元,要融资5亿美元购买FET难度不小,需要逐步提高股价。如果市场冷却或FET生态没有发展,这笔投资可能面临风险。短期来看,这步棋像是一场豪赌;长期来看,成败可能取决于AI健身业务是否有落地空间。
Synaptogenix (SNPX):买入TAO,生物科技公司借大佬牵线翻身
Synaptogenix是一家生物制药公司,专注于开发基于布约他汀的产品,主要用于治疗神经退行性疾病,如阿尔茨海默氏症。该公司市值仅500万美元。
6月9日,该公司宣布初始投入1000万美元购买Bittensor的TAO代币,计划逐步增至1亿美元的购买量。初期资金来源于公司现有现金储备,未来拟通过5.5亿美元的Series D可转换优先股私募补充。
这笔买币交易背后的操盘手是投资圈知名人物James Altucher。他是一位广受关注的企业家、投资者和畅销书作家,曾创办或投资超过20家公司,横跨科技、金融和媒体等多个领域。在SNPX的业务中,他负责制定和执行TAO投资策略。
从公司的动机来看,这一转型源于生物制药业务的瓶颈。布约他汀疗法的临床数据未达预期,FDA审批前景不明,公司股价长期低迷。SNPX希望通过持有TAO和质押收益,实现资产增值,甚至计划为公司和股票代码更名以强化AI代币定位。
9号消息公布后,SNPX的股价一度上涨40%,反映市场对转型的短期乐观。然而,1000万美元初始投资已超过公司市值两倍,若TAO价格大幅下跌,财务风险显著。5.5亿美元私募能否成功,很大程度上依赖James Altucher的号召力和市场情绪,若资金未能到位,转型计划可能中断。
这显然是一场高风险高回报的翻身战。
Oblong (OBLG):买入TAO,IT领域的谨慎布局
Oblong, Inc.是一家技术服务提供商,专注于IT解决方案和视频协作技术,其核心产品Mezzanine是一款支持多用户、多设备视觉协作的平台,广泛应用于企业会议和远程协作领域。公司的市值在530万美元左右。
6月6日,Oblong发布公告,通过私有化股票配售筹集750万美元,用于购买Bittensor的TAO代币并参与其Subnet 0质押计划。公告后,Oblong股价一度上涨12%,但截至发稿时已回落至4.04美元。
此次配售涉及出售约198万股普通股或等值证券,每股定价3.77美元,低于当前市场价。这也意味着该公司以一定折扣的股票出让以吸引投资者。
这个量级的资金,按时价计算,可以购买约1890枚TAO代币,数量并不算多。不过,这次购买TAO可以视作从传统IT业务向AI和数字资产领域战略转型的尝试。
该公司的CEO Peter Holst表示,AI和区块链的交集是未来创新的关键,而TAO被视为加密AI基础设施的潜力资产,类似比特币早期的机构采用阶段。同时,公司计划通过持有TAO和质押收益实现资产增值,同时探索开发基于Bittensor的软件工具,如AI驱动的会议辅助功能等。
这一布局更多是战略性试水,测试AI代币的长期潜力。
风险与收益并存
企业持币风潮已从单一资产扩展至多样化选择。但除了BTC之外,山寨币的波动性显著高于BTC。以TRNR为例,其840万美元市值计划融资5亿美元,若FET价格大幅下跌,高杠杆融资买币本身就是个财务压力巨大的选择。
监管风险同样不容忽视,上市公司最大的考虑应该是合规。如果监管收紧,持币企业是否会面临罚款或清算?
现阶段的窗口期里,各家公司都在争相模仿加密储备策略,或许心里已经打好了如意算盘:总归是小市值的公司,借着资本市场逐渐拥抱加密资产的浪潮搏一把更高波动的山寨币,更何况AI叙事经久不息,如果能成,回报自然很高。
总体上看,上市公司配置山寨币,更像是一场高风险高回报的博弈。对于小市值公司而言,这是一场押注未来的资本游戏,成败与否将取决于市场的情绪、叙事的延续性以及实际落地能力。
当山寨牛市股票化,企业和投资者都应谨记:风险是高波动资产的本质,收益则是紧抓叙事和时机的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