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信用卡在中国大陆推广面临非法经营风险 合规监管亟待明确

robot
摘要生成中

虚拟信用卡在国内推广销售可能涉嫌非法经营罪

近年来,随着数字支付的快速发展,虚拟信用卡已成为跨境支付场景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虽然提供这类服务的平台通常在境外注册并取得相关资质,但其技术、运营和客服团队往往设在中国大陆。

尽管已有一些虚拟信用卡平台被司法机关以非法经营罪立案调查,但在缺乏明确法律规定的情况下,这类商业行为是否构成非法经营罪仍需具体分析,不能一概而论。

在国内推广销售虚拟信用卡(VCC),涉嫌非法经营罪?

虚拟信用卡的发展历程

虚拟信用卡(VCC)在中国并非新生事物。早在2013年左右,就有先行者开始尝试,但因国内政策限制而受阻。此后,各类金融机构也不断探索,推出相关产品。

近年来,在区块链、跨境电商和人工智能等技术的推动下,虚拟信用卡进入快速增长期,成为越来越多用户的新型支付工具。本文讨论的虚拟信用卡是指可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在线支付和购物,支持主流支付网络,能在大多数商户和电商平台使用的支付工具。

虚拟信用卡的主要应用场景

VCC虽然称为"信用卡",但实际上需要预充值使用,不能透支。其主要应用场景包括:

  1. 跨境购物:适用于国际电商平台,特别是当用户需要规避汇率波动或外汇管制时。
  2. 订阅服务和数字内容购买:如海外各类订阅平台的扣费。
  3. 旅游相关预订:如租车、酒店预订等线上消费。
  4. 在线广告和营销支付:如各大广告平台的费用扣除。
  5. 外汇交易和加密货币支付:方便进行跨境交易,部分虚拟信用卡支持与加密货币平台绑定。

境外主体合法性问题

将公司主体设在境外并取得相关资质,并不意味着可以在中国大陆合法展业。金融作为特许行业,必须持牌经营,且金融牌照具有国界。仅持境外牌照在境内展业属非法金融活动。

对于虚拟信用卡业务,目前尚不明确其是否属于"已对外开放的金融业务",也无法在境内取得相关牌照。此类业务存在诸多问题,如用户权益保护和反洗钱任务执行困难等。

虚拟信用卡业务涉及的法律风险

从非法经营罪的角度来看,如果平台在中国境内展业,为大陆用户提供服务,可能涉及"支付结算类"或"买卖外汇类"非法经营罪。

  1. "支付结算类"非法经营罪:即使取得海外资质牌照,在大陆展业仍属非法金融活动,可能被视为"未取得支付业务许可从事支付结算业务的行为"。

  2. "买卖外汇类"非法经营罪:支持多币种充值和提现的虚拟信用卡可能被用于绕过外汇管制,实现不同法币间的兑换。

风险防范建议

虽然虚拟信用卡作为创新支付工具具有巨大潜力,但在中国大陆展业可能面临法律风险。建议服务商:

  1. 将运营重点放在境外。
  2. 采取严格的合规措施,如完成KYC、KYB、KYT等反洗钱程序。
  3. 完善用户服务协议,设置合理的充值和使用条件。
  4. 确保遵循所在国家和地区的法律法规,防范潜在风险。
此页面可能包含第三方内容,仅供参考(非陈述/保证),不应被视为 Gate 认可其观点表述,也不得被视为财务或专业建议。详见声明
  • 赞赏
  • 6
  • 分享
评论
0/400
MeaninglessGweivip
· 07-11 06:20
国内金融管控严格
回复0
BlockDetectivevip
· 07-10 15:06
监管需要跟上步伐
回复0
巨鲸资深观察员vip
· 07-10 07:58
监管依然薄弱
回复0
blockBoyvip
· 07-08 07:36
躺平静观其变吧
回复0
会飞的资深韭菜vip
· 07-08 07:22
监管早该跟上了
回复0
MerkleDreamervip
· 07-08 07:16
合规风险大啊
回复0
交易,随时随地
qrCode
扫码下载 Gate APP
社群列表
简体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Bahasa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