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健,是 Gate 持续增长的核心动力。
真正的成长,不是顺风顺水,而是在市场低迷时依然坚定前行。我们或许能预判牛熊市的大致节奏,但绝无法精准预测它们何时到来。特别是在熊市周期,才真正考验一家交易所的实力。
Gate 今天发布了2025年第二季度的报告。作为内部人,看到这些数据我也挺惊喜的——用户规模突破3000万,现货交易量逆势环比增长14%,成为前十交易所中唯一实现双位数增长的平台,并且登顶全球第二大交易所;合约交易量屡创新高,全球化战略稳步推进。
更重要的是,稳健并不等于守成,而是在面临严峻市场的同时,还能持续创造新的增长空间。
欢迎阅读完整报告:https://www.gate.com/zh/announcements/article/46117
IEO项目估值策略:币安Launchpad与Launchpool对比分析
IEO项目估值分析及币安发行平台对比
近期,一些投资者在参与新项目的初始交易所发行(IEO)时遭遇了套牢的情况。尽管市场最近有所回暖,但许多人仍未能成功回本。本文将探讨各类项目的基本估值逻辑,以帮助投资者避免盲目追高,并比较某交易平台两种主要发行方式的历史表现,分析它们的异同和投资策略。
估值逻辑
对于非治理代币或梗币项目,可以通过评估代币持有者的权益来进行比较。然而,加密货币市场很大程度上是一个关注度游戏,所谓的基本面在叙事面前显得微不足道。因此,估值通常主要在同类项目中进行对标。
以某DEX项目为例,作为DeFi类别中的去中心化交易所,常用的评估指标包括:
在进行估值时,还需要注意一些潜在的数据陷阱。例如,某些项目可能会通过空投或上线某些平台来吸引套利者,从而人为抬高交易量和手续费收入。
此外,使用更细致的逻辑和常识来判断也是个好方法。例如,某DEX项目如果FDV接近某知名DEX,就需要谨慎考虑其合理性。
对于公链项目,由于用户活跃数据容易被操纵,参考价值较低。相比之下,公链项目似乎更看重背景,这也是风投在这个领域大行其道的原因之一。
全流通市值(FDV)的重要性
FDV = 代币总流通量 * 币价
在评估项目时,人们往往更喜欢使用市值(mcap)而非FDV来对比。这通常是因为热度较高的新发行项目流通量较低,使用mcap来对比会显得更有优势。但是FDV绝非只是一个数字而已。
以某公链项目为例,其价格自开盘以来一路走低。最近有报道称项目方在提前解锁并出售代币,这正是mcap逐步向FDV靠拢的痛苦过程,增量会变成抛压。
即使项目方按照代币解锁计划执行,其增幅也是非常快的。对标和短期炒作让该项目在开盘时就达到了较高的FDV,虽然当时mcap较低,靠市场热度还能勉强支撑,但长期来看,如果基本面没有实质性改善,在高FDV逐渐兑现成mcap的过程中,价格下降也是理所当然的。
某交易平台两种发行方式的比较
某交易平台有两种主要的项目发行方式,它们之间存在一些重要区别:
这种区别本身就暗示了平台对这些项目的态度。特别是对于通过该平台首发的项目而言,方式B项目得到的隐含支持要比方式A强一个档次。
从历史数据来看,方式B项目的表现远优于方式A项目。假设以首日均价买入,然后在历史最高点卖出,方式B项目的回报率中位数是2.9倍,而方式A仅为1.9倍。
方式A还出现了两个项目开盘即巅峰,买入后一直套牢至今的情况,而方式B则没有出现这种情况。
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可能是:虽然两种方式在FDV历史最高点方面接近(均为1.9B左右),但方式A的首日FDV中位数(780M)明显高于方式B(460M)。这主要是由于方式A的流动性问题,其分配给用户的代币份额通常更少(一般为2%以下),而方式B通常会给5%左右的份额。
对投资者而言,方式A项目的长期投资价值显然低于方式B。因此,对于方式A的项目,投资者更应该做好估值分析和更保守的准备,避免盲目追高和长期持有而陷入套牢。
如果不想进行复杂的估值分析,可以参考方式B项目460M的中位数首日FDV。当方式A的应用类项目开盘FDV一旦超过这个数值时,后续获得高回报的概率就不太大了。
总结
使用同类项目估值对标是最常见的估值方法。某交易平台的方式A项目表现不如方式B,其币价由于流动性问题在开盘时往往虚高,需要更谨慎对待。方式A有少量项目出现开盘即巅峰并长期套牢的情况,而方式B则基本没有完全套死的项目。投资者在参与这些项目时应当充分考虑这些因素,做好风险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