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健,是 Gate 持续增长的核心动力。
真正的成长,不是顺风顺水,而是在市场低迷时依然坚定前行。我们或许能预判牛熊市的大致节奏,但绝无法精准预测它们何时到来。特别是在熊市周期,才真正考验一家交易所的实力。
Gate 今天发布了2025年第二季度的报告。作为内部人,看到这些数据我也挺惊喜的——用户规模突破3000万,现货交易量逆势环比增长14%,成为前十交易所中唯一实现双位数增长的平台,并且登顶全球第二大交易所;合约交易量屡创新高,全球化战略稳步推进。
更重要的是,稳健并不等于守成,而是在面临严峻市场的同时,还能持续创造新的增长空间。
欢迎阅读完整报告:https://www.gate.com/zh/announcements/article/46117
摩根大通开始为加密交易所提供银行服务 行业迎来新里程碑
加密世界迎来重要里程碑:大型金融机构开始提供服务
尽管摩根大通在今年的报告中仍建议投资者不要在投资组合中加入比特币或其他加密货币,但该公司还是向加密世界迈出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步。
据报道,美国最大的金融机构之一摩根大通将开始为某些加密货币交易所提供银行服务,这些交易所的银行账户已于4月份获批开立。在合作初期,摩根大通将为这些交易所的美国客户提供现金管理服务,包括电汇转账与存取款业务,但不直接涉及加密货币的清结算。
这一消息引起了华尔街的关注。一位银行界人士认为,摩根大通此举除了直接的营收考量外,还可能为其带来未来承销相关交易所IPO的机会,以及考虑将JPM Coin上架这些平台。
某加密货币交易所前首席法务官、现任货币监察长办公室高级副主任评论称:"随着加密货币市场趋于成熟,会有越来越多的区块链公司具备良好的风控系统与合规水准,这样的公司不应该在银行方面受到阻碍"。
这项合作无疑是加密世界融入主流的又一重要里程碑。理解其背后的逻辑至关重要,但同时不能忽视,距离整个加密世界与传统金融机构达成长期稳定的合作还需要时日。
一桩"情投意合"的合作
摩根大通与这些加密货币交易所的握手,显然是双方"情投意合"的结果。前者需要在合规前提下,尽早锁定新兴领域的富矿,后者需要"亲和加密世界"的传统金融机构支持,以期成为更专业化的金融服务平台,并为其深入更加广阔、机构化的市场助力。
高度合规、以法币结算为主是这些交易所共同的强属性,这与银行业顺从监管的需求完美契合。在财务方面,这些交易所通过了主要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在合规上的投入,是其获得高估值的原因。
从这些交易所的资金流动情况来看,法币占据着绝对主导地位,这显然为摩根大通等银行提供了可观的收益空间。据数据平台统计,在过去24小时内,某交易所有约57亿美元的交易额,其中91.8%的交易额依托美元、欧元、英镑三种法币完成。另一家交易所同期交易额约为4700万美元,其中99.2%的交易额依托美元完成。
需要注意的是,这些交易所旗下业务丰富,在交易所业务之外,托管、稳定币、钱包等业务都有充分的法币服务需求。以稳定币为例,某些交易所推出的稳定币均采用法币抵押模式发行,据统计,其市值合计约8亿美元,相应产生的资金托管和法币充提手续费也是一笔可观的收入。
而从摩根大通方面来看,尽管其CEO长期对比特币持有负面观点,但该机构对区块链领域的探索可谓足够深入且早期,其实际行动也表现出对加密货币的好奇与热忱:
2016年,摩根大通推出了开源区块链协议Quorum,用于服务企业与金融机构的资金交互需求。据报道,该业务或将在近期与某区块链公司进行合并。此外,摩根大通还与其他科技巨头和机构在区块链身份认证、金融信息交换等方面进行合作。
2017年,摩根大通在Quorum基础上推出银行间信息网络(IIN),致力于解决银行间信息共享的长期挑战。目前,该网络已吸引到包括摩根大通、加拿大国家银行、中信银行等在内的397家银行机构。
2019年,摩根大通宣布推出自己的数字货币,成为全球首个"发币"的大型银行。2018年,该行基于区块链通证化了价值1.5亿美元的1年期浮动利率债。
然而,在这桩重磅合作落地前,加密世界长期"胆战心惊地"游走在银行之间,与之保持着高度不确定性的合作关系。
加密世界与银行的复杂关系
即使谨慎如某些加密货币交易所,也经历几番波折:去年8月份或因合规方面的原因被中断了与某英国银行的合作,无法触达英国快速支付框架网络;同年8月份它还下架了某匿名币,据报道,这或许是因为该交易所的英国合作银行出于合规考量的要求。
在所有飘摇不定的故事中,某稳定币发行商及其关联交易所的最为牵动人心。众所周知,这家稳定币发行商与其关联交易所属于你中有我的关系,而在储备金不足的情况下虚增稳定币更是一个公开的秘密:在去年卷入某地检察机构的诉讼后,该发行商承认平均1枚稳定币背后大约仅有0.74美元支撑,诉状还指出8.6亿美金的储备金被关联交易所挪用。
在这桩诉讼前,该稳定币发行商与其关联交易所长期试图与正统银行牵手合作,然而结果总是"难延续"。从时间线中不难看出,他们与多家主流正统银行都有过接触,但无一例外合作均遭中断。而目前他们是否得到了主流正统银行的支持,合作现状如何,这些问题不得而知。
这种坎坷的经历实际上是加密世界与正统银行合作状况的缩影:尽管银行垂涎于加密世界这座小金矿,但加密世界原生企业诸多合规的不确定因素又使得双方难以达成合作,甚至常常呈现拉锯战的状态,不确定性极高。而在中国,随着相关监管政策出台,国内加密行业也与银行"绝缘"。
但与此同时,多舛的命运并未阻止某些稳定币在加密世界地位日渐显赫。截至5月15日,据数据平台显示,某稳定币以约90亿美元市值、590亿美元日交易额,稳坐全球加密货币市值第三、交易量第一的宝座。其增发仍然对加密资产价格影响显著,但这种逻辑粗暴的价格变化又常常令人充满怀疑。
如果我们进一步检视,或许某些交易所成功在主流金融机构内开门立户,而其他机构仍在"奔逃荒野"却"大快朵颐"的现状,是加密世界的一个分野:努力向主流叙事靠拢的行业原生机构终将成功"上岸",与金融业的巨擘们同场竞合,而后者或许能继续在"光怪陆离"的加密世界内自我奔放,但有待回答的是,它的故事能一直讲下去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