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健,是 Gate 持续增长的核心动力。
真正的成长,不是顺风顺水,而是在市场低迷时依然坚定前行。我们或许能预判牛熊市的大致节奏,但绝无法精准预测它们何时到来。特别是在熊市周期,才真正考验一家交易所的实力。
Gate 今天发布了2025年第二季度的报告。作为内部人,看到这些数据我也挺惊喜的——用户规模突破3000万,现货交易量逆势环比增长14%,成为前十交易所中唯一实现双位数增长的平台,并且登顶全球第二大交易所;合约交易量屡创新高,全球化战略稳步推进。
更重要的是,稳健并不等于守成,而是在面临严峻市场的同时,还能持续创造新的增长空间。
欢迎阅读完整报告:https://www.gate.com/zh/announcements/article/46117
加密IPO定价难题:新框架如何吸引华尔街资本
加密企业IPO崛起:如何合理定价吸引华尔街资本
近期,加密货币领域的企业公开上市(IPO)引发了广泛关注。这些IPO不仅为行业释放了巨大价值,也凸显了市场在定价方面面临的挑战。同时,新兴的代币透明度框架旨在提升市场清晰度,吸引更多机构资金进入代币市场。此外,股票代币化正在重塑金融市场格局,提升效率并扩大全球资本准入。
加密IPO的定价困境
某知名加密货币交易平台自上市以来的表现堪称典型案例,揭示了公开市场对金融创新定价的困难。我们目睹了该公司股票从开盘价暴涨52%、估值短暂突破1000亿美元的狂热高点,到随后随市场情绪和加密周期波动而深度回调的全过程。每次市场转向似乎都在用新的框架重新定价,让长期投资者和行业建设者感到困惑。
另一家稳定币发行公司的IPO也是近期案例:尽管市场对稳定币需求旺盛,该公司在上市首日却少赚了17亿美元,成为近几十年来定价最保守的IPO之一。这不仅是加密行业的特例,更反映了新一代金融公司进入公开市场时面临的结构性定价难题。
加密行业亟需更灵活的价格发现机制,能在市场周期转换时弥合机构需求与平台实际价值之间的差距。
新型估值框架的提出
加密市场目前缺乏类似S-1文件的标准化披露体系。加密IPO的错误定价表明,当承销商无法将代币经济学对应到传统会计准则时,要么因过度乐观而高估,要么因恐慌而低估。为填补这一空白,业内专家推出了包含40项指标的《代币透明度报告》,旨在将协议不透明转化为IPO级别的清晰度。该框架要求项目方:
这套体系有望通过以下方式提升估值:
以太坊的最新升级完美诠释了区块链与传统企业的差异:每个新区块都会销毁部分ETH(类似自动股票回购),同时为质押者提供3-5%的收益(类似稳定股息)。正确的估值方法应将"发行量减去销毁量"视为自由现金流,折现后得到的估值才能真实反映链上生态价值。然而,稀缺性只是估值的基础,链上活动才是完整故事:稳定币跨钱包流动、跨链桥接活动、DeFi抵押品流向等实时数据,才是代币价格的根本支撑。
全面的估值方法应以企业传统现金流为基础,将链上收入(质押收益减去手续费销毁)作为核心要素校验。持续关注质押收益率、实时流量指标和情景分析,才能确保估值方法与时俱进,吸引传统资本进场。
股票代币化优化交易体验
随着某知名交易平台宣布将股票代币化,该领域正加速发展。该平台近期在其平台上推出代币化股票,凸显了这一新金融技术的核心矛盾:无许可金融vs许可金融,以及去中心化金融(DeFi)的未来角色。
无许可的代币化股票允许任何人在公链上随时交易,为全球投资者开放了美国资本市场,但也可能成为内幕交易和市场操纵的温床。而基于KYC的许可模式虽能维护市场公正,却限制了代币化股票的全球准入优势。
业内普遍认为,代币化股票将重塑DeFi格局。DeFi的初衷是构建开放、可编程的金融基础设施,但此前主要服务于加密原生代币。代币化股票的引入解锁了全新应用场景。其结构将决定下一波用户和流动性的归属:
某创新平台的最新升级完美诠释了这一愿景:通过质押协议代币配置预言机、杠杆和资金参数,任何人都能为代币化股票创建永续合约市场。虽然部分大型交易所已在欧盟推出股票永续合约,但其模式仍比DeFi更封闭、可组合性更低。若能保持开放性,DeFi有望成为可编程无国界金融工程的首选平台。
比特币市值里程碑
2025年,比特币以2.128万亿美元市值跃居全球第五大资产,超越某科技巨头。在机构采用、现货比特币ETF获批和明确监管的推动下,比特币价格突破10.6万美元。这一里程碑事件证明:可编程货币已找到明确的产品市场契合点。
未来展望
正如业内专家所言,加密货币投资提供了传统市场无法比拟的回报。这正是传统公开市场与加密领域在财务和结构上加速融合的原因:
可以预见,十年后,加密技术将不再是技术爱好者讨论的利基市场,而将成为支撑日常生活的核心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