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enLedger打造新一代AI链 构建数据驱动智能体经济

OpenLedger深度研报:以OP Stack+EigenDA为底座,构建一个数据驱动、模型可组合的智能体经济

一、引言 | Crypto AI 的模型层跃迁

数据、模型与算力是AI基础设施的三大核心要素,类比燃料(数据)、引擎(模型)、能源(算力)缺一不可。与传统AI行业的基础设施演进路径类似,Crypto AI领域也经历了相似的阶段。2024年初,市场一度被去中心化GPU项目所主导(Akash、Render、io.net等),普遍强调"拼算力"的粗放式增长逻辑。而进入2025年后,行业关注点逐步上移至模型与数据层,标志着Crypto AI正从底层资源竞争过渡到更具可持续性与应用价值的中层构建。

通用大模型(LLM)vs 特化模型(SLM)

传统的大型语言模型(LLM)训练高度依赖大规模数据集与复杂的分布式架构,参数规模动辄70B~500B,训练一次的成本常高达数百万美元。而SLM(Specialized Language Model)作为一种可复用基础模型的轻量微调范式,通常基于LLaMA、Mistral、DeepSeek等开源模型,结合少量高质量专业数据及LoRA等技术,快速构建具备特定领域知识的专家模型,显著降低训练成本与技术门槛。

值得注意的是,SLM并不会被集成进LLM权重中,而是通过Agent架构调用、插件系统动态路由、LoRA模块热插拔、RAG(检索增强生成)等方式与LLM协作运行。这一架构既保留了LLM的广覆盖能力,又通过精调模块增强了专业表现,形成了高度灵活的组合式智能系统。

Crypto AI 在模型层的价值与边界

Crypto AI项目本质上难以直接提升大语言模型(LLM)的核心能力,核心原因在于

  • 技术门槛过高:训练Foundation Model所需的数据规模、算力资源与工程能力极其庞大,目前仅有某些科技巨头具备相应能力。
  • 开源生态局限:虽然主流基础模型如LLaMA、Mixtral已开源,但真正推动模型突破的关键依然集中于科研机构与闭源工程体系,链上项目在核心模型层的参与空间有限。

然而,在开源基础模型之上,Crypto AI项目仍可通过精调特化语言模型(SLM),并结合Web3的可验证性与激励机制实现价值延伸。作为AI产业链的"周边接口层",体现于两个核心方向:

  • 可信验证层:通过链上记录模型生成路径、数据贡献与使用情况,增强AI输出的可追溯性与抗篡改能力。
  • 激励机制: 借助原生Token,用于激励数据上传、模型调用、智能体(Agent)执行等行为,构建模型训练与服务的正向循环。

AI 模型类型分类与 区块链适用性分析

由此可见,模型类Crypto AI项目的可行落点主要集中在小型SLM的轻量化精调、RAG架构的链上数据接入与验证、以及Edge模型的本地部署与激励上。结合区块链的可验证性与代币机制,Crypto能为这些中低资源模型场景提供特有价值,形成AI"接口层"的差异化价值。

基于数据与模型的区块链AI链,可对每一条数据和模型的贡献来源进行清晰、不可篡改的上链记录,显著提升数据可信度与模型训练的可溯性。同时,通过智能合约机制,在数据或模型被调用时自动触发奖励分发,将AI行为转化为可计量、可交易的代币化价值,构建可持续的激励体系。此外,社区用户还可通过代币投票评估模型性能、参与规则制定与迭代,完善去中心化治理架构。

OpenLedger深度研报:以OP Stack+EigenDA为底座,构建一个数据驱动、模型可组合的智能体经济

二、项目概述 | OpenLedger 的 AI 链愿景

OpenLedger是当前市场上为数不多专注于数据与模型激励机制的区块链AI项目。它率先提出"Payable AI"的概念,旨在构建一个公平、透明且可组合的AI运行环境,激励数据贡献者、模型开发者与AI应用构建者在同一平台协作,并根据实际贡献获得链上收益。

OpenLedger提供了从"数据提供"到"模型部署"再到"调用分润"的全链条闭环,其核心模块包括:

  • Model Factory:无需编程,即可基于开源LLM使用LoRA微调训练并部署定制模型;
  • OpenLoRA:支持千模型共存,按需动态加载,显著降低部署成本;
  • PoA(Proof of Attribution):通过链上调用记录实现贡献度量与奖励分配;
  • Datanets:面向垂类场景的结构化数据网络,由社区协作建设与验证;
  • 模型提案平台(Model Proposal Platform):可组合、可调用、可支付的链上模型市场。

通过以上模块,OpenLedger构建了一个数据驱动、模型可组合的"智能体经济基础设施",推动AI价值链的链上化。

而在区块链技术采用上,OpenLedger以OP Stack + EigenDA为底座,为AI模型构建了高性能、低成本、可验证的数据与合约运行环境。

  • 基于OP Stack构建: 基于Optimism技术栈,支持高吞吐与低费用执行;
  • 在以太坊主网上结算: 确保交易安全性与资产完整性;
  • EVM兼容: 方便开发者基于Solidity快速部署与扩展;
  • EigenDA提供数据可用性支持:显著降低存储成本,保障数据可验证性。

相比于NEAR这类更偏底层、主打数据主权与 "AI Agents on BOS" 架构的通用型AI链,OpenLedger更专注于构建面向数据与模型激励的AI专用链,致力于让模型的开发与调用在链上实现可追溯、可组合与可持续的价值闭环。它是Web3世界中的模型激励基础设施,结合HuggingFace式的模型托管、Stripe式的使用计费与Infura式的链上可组合接口,推动"模型即资产"的实现路径。

OpenLedger深度研报:以OP Stack+EigenDA为底座,构建一个数据驱动、模型可组合的智能体经济

三、OpenLedger 的核心组件与技术架构

3.1 Model Factory,无需代码模型工厂

ModelFactory是OpenLedger生态下的一个大型语言模型(LLM)微调平台。与传统微调框架不同,ModelFactory提供纯图形化界面操作,无需命令行工具或API集成。用户可以基于在OpenLedger上完成授权与审核的数据集,对模型进行微调。实现了数据授权、模型训练与部署的一体化工作流,其核心流程包括:

  • 数据访问控制: 用户提交数据请求,提供者审核批准,数据自动接入模型训练界面。
  • 模型选择与配置: 支持主流LLM(如LLaMA、Mistral),通过GUI配置超参数。
  • 轻量化微调: 内置LoRA / QLoRA引擎,实时展示训练进度。
  • 模型评估与部署: 内建评估工具,支持导出部署或生态共享调用。
  • 交互验证接口: 提供聊天式界面,便于直接测试模型问答能力。
  • RAG生成溯源: 回答带来源引用,增强信任与可审计性。

Model Factory系统架构包含六大模块,贯穿身份认证、数据权限、模型微调、评估部署与RAG溯源,打造安全可控、实时交互、可持续变现的一体化模型服务平台。

ModelFactory目前支持的大语言模型能力简表如下:

  • LLaMA系列:生态最广、社区活跃、通用性能强,是当前最主流的开源基础模型之一。
  • Mistral:架构高效、推理性能极佳,适合部署灵活、资源有限的场景。
  • Qwen:阿里出品,中文任务表现优异,综合能力强,适合国内开发者首选。
  • ChatGLM:中文对话效果突出,适合垂类客服和本地化场景。
  • Deepseek:在代码生成和数学推理上表现优越,适用于智能开发辅助工具。
  • Gemma:Google推出的轻量模型,结构清晰,易于快速上手与实验。
  • Falcon:曾是性能标杆,适合基础研究或对比测试,但社区活跃度已减。
  • BLOOM:多语言支持较强,但推理性能偏弱,适合语言覆盖型研究。
  • GPT-2:经典早期模型,仅适合教学和验证用途,不建议实际部署使用。

虽然OpenLedger的模型组合并未包含最新的高性能MoE模型或多模态模型,但其策略并不落伍,而是基于链上部署的现实约束(推理成本、RAG适配、LoRA兼容、EVM环境)所做出的"实用优先"配置。

Model Factory作为无代码工具链,所有模型都内置了贡献证明机制,确保数据贡献者和模型开发者的权益,具有低门槛、可变现与可组合性的优点,与传统模型开发工具相比较:

  • 对于开发者:提供模型孵化、分发、收入的完整路径;
  • 对于平台:形成模型资产流通与组合生态;
  • 对于应用者:可以像调用API一样组合使用模型或Agent。

OpenLedger深度研报:以OP Stack+EigenDA为底座,构建一个数据驱动、模型可组合的智能体经济

3.2 OpenLoRA,微调模型的链上资产化

LoRA(Low-Rank Adaptation)是一种高效的参数微调方法,通过在预训练大模型中插入"低秩矩阵"来学习新任务,而不修改原模型参数,从而大幅降低训练成本和存储需求。传统大语言模型(如LLaMA、GPT-3)通常拥有数十亿甚至千亿参数。要将它们用于特定任务(如法律问答、医疗问诊),就需要进行微调(fine-tuning)。LoRA的核心策略是:"冻结原始大模型的参数,只训练插入的新参数矩阵。",其参数高效、训练快速、部署灵活,是当前最适合Web3模型部署与组合调用的主流微调方法。

OpenLoRA是OpenLedger构建的一套专为多模型部署与资源共享而设计的轻量级推理框架。它核心目标是解决当前AI模型部署中常见的高成本、低复用、GPU资源浪费等问题,推动"可支付AI"(Payable AI)的落地执行。

OpenLoRA系统架构核心组件,基于模块化设计,覆盖模型存储、推理执行、请求路由等关键环节,实现高效、低成本的多模型部署与调用能力:

  • LoRA Adapter存储模块 (LoRA Adapters Storage):微调后的LoRA adapter被托管在OpenLedger上,实现按需加载,避免将所有模型预载入显存,节省资源。
  • 模型托管与动态融合层 (Model Hosting & Adapter Merging Layer):所有微调模型共用基础大模型(base model),推理时LoRA adapter动态合并,支持多个adapter联合推理(ensemble),提升性能。
  • 推理引擎(Inference Engine):集成Flash-Attention、Paged-Attention、SGMV优化等多项CUDA优化技术。
  • 请求路由与流式输出模块 (Request Router & Token Streaming): 根据请求中所需模型动态路由至正确adapter, 通过优化内核实现token级别的流式生成。

OpenLoRA的推理流程属于技术层面"成熟通用"的模型服务"流程,如下:

  • 基础模型加载:系统预加载如LLaMA 3、Mistral等基础
此页面可能包含第三方内容,仅供参考(非陈述/保证),不应被视为 Gate 认可其观点表述,也不得被视为财务或专业建议。详见声明
  • 赞赏
  • 5
  • 分享
评论
0/400
Wallet_Detectivevip
· 13小时前
就这文章里说的都市空话
回复0
rugpull_survivorvip
· 13小时前
别装咯 炒炒算力代币罢了
回复0
空投疲劳症vip
· 13小时前
又在整新概念 劝退小白
回复0
链上资深福尔摩斯vip
· 13小时前
又来yy模型经济了
回复0
YieldChaservip
· 13小时前
这个智能体 能透明干啥呢
回复0
交易,随时随地
qrCode
扫码下载 Gate APP
社群列表
简体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Bahasa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