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Web3行业正进入"合规新纪元",我们一直追求的"大规模应用"是否走错了方向?最近行业内对以太坊的担忧讨论热烈,一场关于《以太坊到底怎么了》的长时间讨论引发了很多思考。作为一名深入参与传统金融机构区块链项目的从业者,我想从一个不同的角度来看待当前以太坊和整个行业面临的挑战。通过同时关注Web3圈子和传统金融体系的发展动向,我发现两个领域的发展路径出现了明显割裂。Web3世界里新概念层出不穷,但真正有价值的应用寥寥无几。而传统金融势力却在积极拥抱区块链技术,并推动其在实际场景中的应用。2024年,"央行的央行"国际清算银行正式提出"Finternet"(金融互联网)概念,将通证化和区块链技术定位为人类金融货币体系的下一代范式。这一举措在传统金融界引发轩然大波,各大金融机构和央行纷纷加快了在通证化基础设施、资产数字化和支付应用等方面的探索。国际清算银行早在2018年就开始系统研究Web3技术,并于2019年成立创新中心开展实验项目。其中最具标志性的是mBridge项目,这是一个基于EVM的公共许可链,支持各国央行数字货币在链上直接进行跨境结算。另一个重要举措是Project Agora,这个项目汇聚了七大主要央行和40多家全球金融巨头,旨在利用区块链技术构建全球统一账本体系,优化现有金融货币体系。相比之下,Web3行业虽然喊着Mass Adoption的口号,实际却热衷于炒作meme币和短期注意力经济。这种鲜明对比不禁让人思考:我们是否在追求一个错误的"Mass Adoption"方向?回顾过去几年所谓的"爆款项目",本质上都是披着创新外衣的投机游戏。这种"Adoption"仅仅是一场财富向少数人集中的零和游戏,其不可持续性显而易见。整个行业俨然成为了黑客、钓鱼和诈骗的温床,普通投资人的利益难以得到保障。Web3不应该仅仅止步于做一个全球大赌场。它需要发展出真正具有可持续性和实际价值的应用场景。支付和金融无疑是最具落地潜力的领域,这一点已经得到了传统金融势力、政府和市场的共识。对于行业来说,核心问题可能不在于技术方向是否正确,而在于我们是否真正理解了什么是有价值的应用。如果继续目前的发展方向,会不会出现这样的局面:传统金融势力和政府主导的公共许可区块链系统主导了绝大多数实际应用场景,而公链则可能被边缘化为小众的"投机乐园"?面对这场巨变,以太坊和整个行业需要思考如何在逐渐合规化的浪潮中找准自己的定位和价值主张。我对行业真正健康、可持续的Mass Adoption之路有以下思考:1. 解决实际问题:立足于现实需求,着力解决真实痛点。2. 降低使用门槛:让技术变得更加平易近人。3. 创造持续价值:建立可持续的商业模式,而不是过度依赖投机炒作。当下的形势呈现出前所未有的转机:技术基础设施日趋成熟,传统金融势力积极拥抱创新,全球各国的监管框架也在逐步完善。这些迹象预示着,未来几年很可能成为Web3应用迈向大规模采纳的关键转折点。监管合规既是最大的挑战,也是最具潜力的机遇。Web3行业正在从"蛮荒时代"逐渐迈入"合规新纪元"。这种转变体现在监管框架日趋完善、传统金融机构规范化参与、基础设施合规化升级以及Web3项目合规化转型等多个层面。区块链技术的未来主战场将聚焦于支付系统创新、实物资产通证化(RWA)、PayFi概念以及DeFi与传统金融(CeFi)的深度融合。如果行业要在真实应用层面实现突破性发展,就必须直面与监管机构和传统金融机构的互动。以太坊生态面临着基础设施不断堆叠与应用生态相对滞后的结构性失衡。它既要应对新锐公链在性能和用户体验方面的挑战,又要警惕传统金融势力布局的合规公共许可链在实际应用市场上的蚕食。如何在这种双重夹击之下寻求突破,在保持技术创新的同时不失市场竞争力,是以太坊在谋求破局时必须正面应对的关键挑战。
Web3迈入合规新纪元 以太坊如何破局寻求突破
Web3行业正进入"合规新纪元",我们一直追求的"大规模应用"是否走错了方向?
最近行业内对以太坊的担忧讨论热烈,一场关于《以太坊到底怎么了》的长时间讨论引发了很多思考。作为一名深入参与传统金融机构区块链项目的从业者,我想从一个不同的角度来看待当前以太坊和整个行业面临的挑战。
通过同时关注Web3圈子和传统金融体系的发展动向,我发现两个领域的发展路径出现了明显割裂。Web3世界里新概念层出不穷,但真正有价值的应用寥寥无几。而传统金融势力却在积极拥抱区块链技术,并推动其在实际场景中的应用。
2024年,"央行的央行"国际清算银行正式提出"Finternet"(金融互联网)概念,将通证化和区块链技术定位为人类金融货币体系的下一代范式。这一举措在传统金融界引发轩然大波,各大金融机构和央行纷纷加快了在通证化基础设施、资产数字化和支付应用等方面的探索。
国际清算银行早在2018年就开始系统研究Web3技术,并于2019年成立创新中心开展实验项目。其中最具标志性的是mBridge项目,这是一个基于EVM的公共许可链,支持各国央行数字货币在链上直接进行跨境结算。
另一个重要举措是Project Agora,这个项目汇聚了七大主要央行和40多家全球金融巨头,旨在利用区块链技术构建全球统一账本体系,优化现有金融货币体系。
相比之下,Web3行业虽然喊着Mass Adoption的口号,实际却热衷于炒作meme币和短期注意力经济。这种鲜明对比不禁让人思考:我们是否在追求一个错误的"Mass Adoption"方向?
回顾过去几年所谓的"爆款项目",本质上都是披着创新外衣的投机游戏。这种"Adoption"仅仅是一场财富向少数人集中的零和游戏,其不可持续性显而易见。整个行业俨然成为了黑客、钓鱼和诈骗的温床,普通投资人的利益难以得到保障。
Web3不应该仅仅止步于做一个全球大赌场。它需要发展出真正具有可持续性和实际价值的应用场景。支付和金融无疑是最具落地潜力的领域,这一点已经得到了传统金融势力、政府和市场的共识。
对于行业来说,核心问题可能不在于技术方向是否正确,而在于我们是否真正理解了什么是有价值的应用。如果继续目前的发展方向,会不会出现这样的局面:传统金融势力和政府主导的公共许可区块链系统主导了绝大多数实际应用场景,而公链则可能被边缘化为小众的"投机乐园"?
面对这场巨变,以太坊和整个行业需要思考如何在逐渐合规化的浪潮中找准自己的定位和价值主张。我对行业真正健康、可持续的Mass Adoption之路有以下思考:
解决实际问题:立足于现实需求,着力解决真实痛点。
降低使用门槛:让技术变得更加平易近人。
创造持续价值:建立可持续的商业模式,而不是过度依赖投机炒作。
当下的形势呈现出前所未有的转机:技术基础设施日趋成熟,传统金融势力积极拥抱创新,全球各国的监管框架也在逐步完善。这些迹象预示着,未来几年很可能成为Web3应用迈向大规模采纳的关键转折点。
监管合规既是最大的挑战,也是最具潜力的机遇。Web3行业正在从"蛮荒时代"逐渐迈入"合规新纪元"。这种转变体现在监管框架日趋完善、传统金融机构规范化参与、基础设施合规化升级以及Web3项目合规化转型等多个层面。
区块链技术的未来主战场将聚焦于支付系统创新、实物资产通证化(RWA)、PayFi概念以及DeFi与传统金融(CeFi)的深度融合。如果行业要在真实应用层面实现突破性发展,就必须直面与监管机构和传统金融机构的互动。
以太坊生态面临着基础设施不断堆叠与应用生态相对滞后的结构性失衡。它既要应对新锐公链在性能和用户体验方面的挑战,又要警惕传统金融势力布局的合规公共许可链在实际应用市场上的蚕食。
如何在这种双重夹击之下寻求突破,在保持技术创新的同时不失市场竞争力,是以太坊在谋求破局时必须正面应对的关键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