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密行業的進化之路

進階3/17/2025, 9:17:50 AM
本文探討了加密貨幣行業的現狀與未來發展方向。文章指出,當前行業面臨迷因資產氾濫和用戶基礎有限的挑戰。作者呼籲行業從追逐短期熱點轉向建設能夠產生實際收入的產品,從而實現真正的價值創造。文章強調,要突破當前的停滯狀態,需要開發能吸引主流用戶的應用,擴大用戶基礎,而不是在現有用戶群中相互競爭。最終,加密技術將像互聯網一樣融入日常生活,重點不在於技術本身,而在於產品為用戶創造的實際價值。

轉發原文標題《停滯之死》

上鍊有什麼意義?我們的最新文章從經濟角度探討了這個問題,並從歷史中尋找線索。

我們提出建造大教堂而非壕溝戰的主張——這是一個呼籲終結停滯不前的替代方案。

注: 這是我們通訊文章的簡短版本。閱讀完整故事請點擊這裡。

在加密領域工作常常感覺像是把腦細胞扔進新聞頭條的漩渦中,以光速旋轉。人們可能會誤以為迷因市場的鬧劇代表了行業內發生的一切。隨著AI原生產品向著龐大用戶群邁進,加密領域的從業者可能會開始懷疑這一切是否值得。

加密貨幣領域的資本形成歷來需要某種形式的工作量證明。迷因市場徹底消除了這種需求。誠然,人們可以圍繞文化和氛圍團結起來,但維繫群體的是收入和產品市場契合度。當然,除非你是在建立一個邪教。但人類的思維並非天生就能同時成為數萬個邪教的一份子。這就是所有迷因資產面臨的重大挑戰——無法保持足夠長久的相關性。

迷因時代

迷因資產的創新程度堪比曾經的借貸或利率。當資產發行和交易可以一鍵完成時,人類仍在摸索其潛在影響。這個循環我們很熟悉——狂熱、泡沫、崩潰——這是貫穿歷史的模式。經濟學家常將泡沫視為魯莽和破壞性的,但實際上,毀滅往往孕育新生。就像大自然一樣,崩潰之後便是新的生長。我們正處於這樣一個週期的破壞性尾聲,這不禁讓人質疑這一切的意義何在。

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需要追蹤資金的流向。 下圖使用 TokenTerminal 的數據,顯示了收入如何隨時間變化。這相當具有象徵意義,說明了該行業的發展方式。從歷史上看,L1 曾經收取絕大多數費用。但隨著時間的推移,交易所和穩定幣開始獲得更多價值。部分原因在於,智能合約實現的金融交互使開發者無需運營整個網絡就能獲取交易費用。

隨著時間的推移,出現了一批具有季節性但高度金融化的應用程序。比如 @friendtech 或者 @pumpdotfun。 FriendTech 在其一生中創造了 2700 萬美元的收入。 PumpFun 的收入已超過 5 億美元。雖然它們並不去中心化,但它們從足夠大的資金池中獲取足夠高的利潤來使股東受益。這些價值如何才能迴流到用戶手中?

加密相關用戶

我們一直在觀察一些企業正在這樣做。例如 @layer3xyz 受益於長期留存用戶。用戶與產品互動的時間越長,Layer3就能為他們爭取到更好的交易條件。個人用戶隨著時間推移建立聲譽和交易歷史。作為一個新產品,你是想要一個完全由新手組成的用戶群,還是一個由已經接觸過類似產品的人組成的用戶群?這種方法對Layer3來說效果很好。截至發稿時,他們已經向用戶返還了近580萬美元。

加密行業每月有 3000-6000 萬活躍交易用戶。與 30 億在線用戶相比,這只是滄海一粟。但大多數加密產品並沒有在擴大用戶基礎,而是在爭奪同一小群用戶。本質上,這就是行業內部的相互蠶食。這是一個市場增長速度無法容納多個參與者的時期。因此,團隊在(一)定價(二)激勵或(三)功能上相互競爭,直到因缺乏利潤空間而消亡。

那麼有什麼替代方案呢?就是開發能夠進入主流市場的產品,因為護城河和利潤空間如今都存在於那裡。創造能夠吸引新用戶而不是循環利用現有用戶的產品。在加密領域中,誰的TPS最高或誰更”統一”的人氣競賽可能在社交媒體上有效,但無法支付賬單。Layer3讓我們感興趣的原因是他們並不追逐當下的用戶。他們在擴大蛋糕,並獲取所創造價值的份額。

擴大蛋糕這個主題並非Layer3獨有。像 @gudtech_ai @nomyclub這樣的團隊正在努力開發能夠接收用戶輸入、處理信息並執行交易的交易代理。

這意味著什麼?聊天機器人至少從 2015 年就已經存在了。僅僅能從機器人那裡獲取信息本身並不有趣。Gud 和 Nomy 正在通過 AI 驅動的代理簡化跨鏈購買資產的複雜性。用戶無需手動簽署多個交易,只需簡單輸入:”用我在 Base 上的 ETH 購買 50 個 po”,代理就會處理剩下的事情。這就是加密貨幣走向主流的方式。

應用程序的時代已經到來。如果現金流、收入、護城河和用戶保留確實很重要,那麼應用程序將是執行該使命的人。基礎設施已經成熟到了爭論 TPS 毫無意義的地步。我們不願放棄這些經驗法則的態度,正是停滯不前的另一個標誌。

那麼,最大的問題是,加密貨幣相關用戶的市場能否同樣大?未來五年他們能發展到幾億用戶嗎?建立這樣的世界需要什麼?

下一個前沿是加密貨幣和現實世界網絡的交匯點。

@frodobots @dp_proto為例,它們使用代幣激勵來映射地理空間數據。Frodobots向用戶發送實體機器人,用戶駕駛它們穿行城市以收集城市導航數據。而Proto則使用移動傳感器來創建密集的城市地圖。

這兩種模式都實現了無需信任的眾包數據收集。

現在, @UpRockCom正在實踐一種利用群眾來源網站監控數據的變體。

Prism 是 UpRock 推出的一個 SaaS 平臺,提供具有 DePIN 精度的替代性正常運行時間監控系統。他們的網絡由全球近 270 萬臺設備組成,構成了 UpRock 的骨幹,而 UpRock 是支持 Prism 的核心消費產品。當開發者需要洞察時,他們可以利用 UpRock 的用戶群——其中許多人通過運行移動和桌面應用來收集數據並獲得獎勵。這在法幣體系下能實現嗎?當然可以。但是試試看每天在 190 多個國家進行數百萬次小額支付,看看情況如何。UpRock 使用區塊鏈來加速支付並維護一個可驗證的、開放的支付記錄賬本。它通過其核心代幣(UPT)將所有這些聯繫在一起。截至發稿時,團隊會在通過 Prism 獲得外部收入時銷燬UPT。

所有這些並不意味著加密貨幣領域不存在繁榮-蕭條週期。平均 AI 項目的圖表如下所示:

在投機超過產品提供的價值的時代,有很多事情需要做。

大教堂,而不是戰壕

今天,通過迷因幣,我們看到人類正在探索一個新時代:資產可以像發送短信一樣快速發行和交易時,貨幣能發揮什麼作用。這並非史無前例——在 15 世紀,我們開始理解利率對資本的影響;到了 18 世紀,我們發現了公司股票交易帶來的力量和混亂。當時的南海泡沫危機嚴重到促使政府在 1720 年頒佈《泡沫法案》,規定未經皇家特許不得成立股份公司。

泡沫是一個特徵。也許甚至是必需品。經濟學家對它們持負面看法,但資本市場正是通過它們識別並演變成新的結構。大多數泡沫都始於一股能量激增,對新興領域的關注,甚至可能是痴迷。這種興奮感將資本推向任何可投資的領域,從而推高價格。我最近看到了這種對基於代理的項目的痴迷。如果不是經濟激勵(代幣價格)和炒作的結合,我們就不會有那麼多開發者探索該領域。

我們稱它們為”泡沫”是因為它們會破裂。但價格下跌並非唯一結果。泡沫推動根本性創新。亞馬遜在 2004 年並沒有變得”無用”。相反,它為我們今天所知的 AWS 奠定了基礎,後者助力現代網絡發展。1998 年的投資者能預見傑夫·貝索斯會做到這一點嗎?可能不能。這就是泡沫的第二個特點。它們創造了足夠多的實驗變體,最終產生一個贏家。

但我們如何進行足夠多的實驗來發現贏家呢?這就是為什麼我們需要專注於建造大教堂,而不是僅僅在戰壕中起舞。我認為迷因資產本質上並不壞。它們是金融創新的絕佳試驗場。但它們不是我們應該玩的那種長期的、能產生收入的、尋找產品市場契合度的遊戲。它們是試管,而不是實驗室。要建造我們的大教堂,我們需要一種新的語言。

要終結停滯,就必須向內審視,面對內心潛藏的怪物。由Midjourney生成。

接下來將發生的是,具有高度主動性的個人將創造一個平行遊戲,在那裡建造他們自己的大教堂。他們不會追逐加密推特上的影響力,而是傾聽併為互聯網上的邊緣人群建設。他們賺取的收入不會來自交易所的青睞,而是來自實際的產品收入。這種動力將源於我在文章開頭提到的同樣的信仰危機。人們會開始問:”我為什麼要在這裡?”,然後轉換他們玩的遊戲。

能產生收入的工具與不能產生收入的工具之間的分裂將成為加密領域的重大分水嶺。最終,我們將不再談論在加密領域工作,就像現在沒有人說他們”在互聯網上工作”或”做移動應用”一樣。他們談論的是產品的功能。這是我們應該更經常使用的語言。

我一直在試圖找出真正讓我惱火的是什麼。是欺詐嗎?是迷因資產嗎?並不是。我認為真正的痛苦來自於認識到加密領域中努力與影響之間的差距——特別是與人工智能相比。誠然,我們有穩定幣,但我們還有許多其他創新,人們幾乎不瞭解或談論。這對我來說就是停滯。

在一個不斷髮展的市場中,停滯就意味著死亡。如果你停滯不前,就會死亡。但如果你消滅停滯,你就能生存。這就是”終結停滯”背後的諷刺之處。為了保護生命,你必須願意殺死那些與生俱來的、核心的東西。這就是進化的代價。這關乎相關性。加密現在正處於這個十字路口。它必須選擇殺死自身的某些部分,這樣那些能夠進化和主導的部分才有機會超越初期階段。

聲明:

  1. 本文轉載自 [Decentralised.Co],原文標題《停滯之死》,所有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Decentralised.Co]。若對本次轉載有異議,請聯繫 Gate Learn 團隊,他們會及時處理。
  2. 免責聲明:本文所表達的觀點和意見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3. Gate Learn 團隊將文章翻譯成其他語言。除非另有說明,否則禁止複製、分發或抄襲翻譯文章。

加密行業的進化之路

進階3/17/2025, 9:17:50 AM
本文探討了加密貨幣行業的現狀與未來發展方向。文章指出,當前行業面臨迷因資產氾濫和用戶基礎有限的挑戰。作者呼籲行業從追逐短期熱點轉向建設能夠產生實際收入的產品,從而實現真正的價值創造。文章強調,要突破當前的停滯狀態,需要開發能吸引主流用戶的應用,擴大用戶基礎,而不是在現有用戶群中相互競爭。最終,加密技術將像互聯網一樣融入日常生活,重點不在於技術本身,而在於產品為用戶創造的實際價值。

轉發原文標題《停滯之死》

上鍊有什麼意義?我們的最新文章從經濟角度探討了這個問題,並從歷史中尋找線索。

我們提出建造大教堂而非壕溝戰的主張——這是一個呼籲終結停滯不前的替代方案。

注: 這是我們通訊文章的簡短版本。閱讀完整故事請點擊這裡。

在加密領域工作常常感覺像是把腦細胞扔進新聞頭條的漩渦中,以光速旋轉。人們可能會誤以為迷因市場的鬧劇代表了行業內發生的一切。隨著AI原生產品向著龐大用戶群邁進,加密領域的從業者可能會開始懷疑這一切是否值得。

加密貨幣領域的資本形成歷來需要某種形式的工作量證明。迷因市場徹底消除了這種需求。誠然,人們可以圍繞文化和氛圍團結起來,但維繫群體的是收入和產品市場契合度。當然,除非你是在建立一個邪教。但人類的思維並非天生就能同時成為數萬個邪教的一份子。這就是所有迷因資產面臨的重大挑戰——無法保持足夠長久的相關性。

迷因時代

迷因資產的創新程度堪比曾經的借貸或利率。當資產發行和交易可以一鍵完成時,人類仍在摸索其潛在影響。這個循環我們很熟悉——狂熱、泡沫、崩潰——這是貫穿歷史的模式。經濟學家常將泡沫視為魯莽和破壞性的,但實際上,毀滅往往孕育新生。就像大自然一樣,崩潰之後便是新的生長。我們正處於這樣一個週期的破壞性尾聲,這不禁讓人質疑這一切的意義何在。

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需要追蹤資金的流向。 下圖使用 TokenTerminal 的數據,顯示了收入如何隨時間變化。這相當具有象徵意義,說明了該行業的發展方式。從歷史上看,L1 曾經收取絕大多數費用。但隨著時間的推移,交易所和穩定幣開始獲得更多價值。部分原因在於,智能合約實現的金融交互使開發者無需運營整個網絡就能獲取交易費用。

隨著時間的推移,出現了一批具有季節性但高度金融化的應用程序。比如 @friendtech 或者 @pumpdotfun。 FriendTech 在其一生中創造了 2700 萬美元的收入。 PumpFun 的收入已超過 5 億美元。雖然它們並不去中心化,但它們從足夠大的資金池中獲取足夠高的利潤來使股東受益。這些價值如何才能迴流到用戶手中?

加密相關用戶

我們一直在觀察一些企業正在這樣做。例如 @layer3xyz 受益於長期留存用戶。用戶與產品互動的時間越長,Layer3就能為他們爭取到更好的交易條件。個人用戶隨著時間推移建立聲譽和交易歷史。作為一個新產品,你是想要一個完全由新手組成的用戶群,還是一個由已經接觸過類似產品的人組成的用戶群?這種方法對Layer3來說效果很好。截至發稿時,他們已經向用戶返還了近580萬美元。

加密行業每月有 3000-6000 萬活躍交易用戶。與 30 億在線用戶相比,這只是滄海一粟。但大多數加密產品並沒有在擴大用戶基礎,而是在爭奪同一小群用戶。本質上,這就是行業內部的相互蠶食。這是一個市場增長速度無法容納多個參與者的時期。因此,團隊在(一)定價(二)激勵或(三)功能上相互競爭,直到因缺乏利潤空間而消亡。

那麼有什麼替代方案呢?就是開發能夠進入主流市場的產品,因為護城河和利潤空間如今都存在於那裡。創造能夠吸引新用戶而不是循環利用現有用戶的產品。在加密領域中,誰的TPS最高或誰更”統一”的人氣競賽可能在社交媒體上有效,但無法支付賬單。Layer3讓我們感興趣的原因是他們並不追逐當下的用戶。他們在擴大蛋糕,並獲取所創造價值的份額。

擴大蛋糕這個主題並非Layer3獨有。像 @gudtech_ai @nomyclub這樣的團隊正在努力開發能夠接收用戶輸入、處理信息並執行交易的交易代理。

這意味著什麼?聊天機器人至少從 2015 年就已經存在了。僅僅能從機器人那裡獲取信息本身並不有趣。Gud 和 Nomy 正在通過 AI 驅動的代理簡化跨鏈購買資產的複雜性。用戶無需手動簽署多個交易,只需簡單輸入:”用我在 Base 上的 ETH 購買 50 個 po”,代理就會處理剩下的事情。這就是加密貨幣走向主流的方式。

應用程序的時代已經到來。如果現金流、收入、護城河和用戶保留確實很重要,那麼應用程序將是執行該使命的人。基礎設施已經成熟到了爭論 TPS 毫無意義的地步。我們不願放棄這些經驗法則的態度,正是停滯不前的另一個標誌。

那麼,最大的問題是,加密貨幣相關用戶的市場能否同樣大?未來五年他們能發展到幾億用戶嗎?建立這樣的世界需要什麼?

下一個前沿是加密貨幣和現實世界網絡的交匯點。

@frodobots @dp_proto為例,它們使用代幣激勵來映射地理空間數據。Frodobots向用戶發送實體機器人,用戶駕駛它們穿行城市以收集城市導航數據。而Proto則使用移動傳感器來創建密集的城市地圖。

這兩種模式都實現了無需信任的眾包數據收集。

現在, @UpRockCom正在實踐一種利用群眾來源網站監控數據的變體。

Prism 是 UpRock 推出的一個 SaaS 平臺,提供具有 DePIN 精度的替代性正常運行時間監控系統。他們的網絡由全球近 270 萬臺設備組成,構成了 UpRock 的骨幹,而 UpRock 是支持 Prism 的核心消費產品。當開發者需要洞察時,他們可以利用 UpRock 的用戶群——其中許多人通過運行移動和桌面應用來收集數據並獲得獎勵。這在法幣體系下能實現嗎?當然可以。但是試試看每天在 190 多個國家進行數百萬次小額支付,看看情況如何。UpRock 使用區塊鏈來加速支付並維護一個可驗證的、開放的支付記錄賬本。它通過其核心代幣(UPT)將所有這些聯繫在一起。截至發稿時,團隊會在通過 Prism 獲得外部收入時銷燬UPT。

所有這些並不意味著加密貨幣領域不存在繁榮-蕭條週期。平均 AI 項目的圖表如下所示:

在投機超過產品提供的價值的時代,有很多事情需要做。

大教堂,而不是戰壕

今天,通過迷因幣,我們看到人類正在探索一個新時代:資產可以像發送短信一樣快速發行和交易時,貨幣能發揮什麼作用。這並非史無前例——在 15 世紀,我們開始理解利率對資本的影響;到了 18 世紀,我們發現了公司股票交易帶來的力量和混亂。當時的南海泡沫危機嚴重到促使政府在 1720 年頒佈《泡沫法案》,規定未經皇家特許不得成立股份公司。

泡沫是一個特徵。也許甚至是必需品。經濟學家對它們持負面看法,但資本市場正是通過它們識別並演變成新的結構。大多數泡沫都始於一股能量激增,對新興領域的關注,甚至可能是痴迷。這種興奮感將資本推向任何可投資的領域,從而推高價格。我最近看到了這種對基於代理的項目的痴迷。如果不是經濟激勵(代幣價格)和炒作的結合,我們就不會有那麼多開發者探索該領域。

我們稱它們為”泡沫”是因為它們會破裂。但價格下跌並非唯一結果。泡沫推動根本性創新。亞馬遜在 2004 年並沒有變得”無用”。相反,它為我們今天所知的 AWS 奠定了基礎,後者助力現代網絡發展。1998 年的投資者能預見傑夫·貝索斯會做到這一點嗎?可能不能。這就是泡沫的第二個特點。它們創造了足夠多的實驗變體,最終產生一個贏家。

但我們如何進行足夠多的實驗來發現贏家呢?這就是為什麼我們需要專注於建造大教堂,而不是僅僅在戰壕中起舞。我認為迷因資產本質上並不壞。它們是金融創新的絕佳試驗場。但它們不是我們應該玩的那種長期的、能產生收入的、尋找產品市場契合度的遊戲。它們是試管,而不是實驗室。要建造我們的大教堂,我們需要一種新的語言。

要終結停滯,就必須向內審視,面對內心潛藏的怪物。由Midjourney生成。

接下來將發生的是,具有高度主動性的個人將創造一個平行遊戲,在那裡建造他們自己的大教堂。他們不會追逐加密推特上的影響力,而是傾聽併為互聯網上的邊緣人群建設。他們賺取的收入不會來自交易所的青睞,而是來自實際的產品收入。這種動力將源於我在文章開頭提到的同樣的信仰危機。人們會開始問:”我為什麼要在這裡?”,然後轉換他們玩的遊戲。

能產生收入的工具與不能產生收入的工具之間的分裂將成為加密領域的重大分水嶺。最終,我們將不再談論在加密領域工作,就像現在沒有人說他們”在互聯網上工作”或”做移動應用”一樣。他們談論的是產品的功能。這是我們應該更經常使用的語言。

我一直在試圖找出真正讓我惱火的是什麼。是欺詐嗎?是迷因資產嗎?並不是。我認為真正的痛苦來自於認識到加密領域中努力與影響之間的差距——特別是與人工智能相比。誠然,我們有穩定幣,但我們還有許多其他創新,人們幾乎不瞭解或談論。這對我來說就是停滯。

在一個不斷髮展的市場中,停滯就意味著死亡。如果你停滯不前,就會死亡。但如果你消滅停滯,你就能生存。這就是”終結停滯”背後的諷刺之處。為了保護生命,你必須願意殺死那些與生俱來的、核心的東西。這就是進化的代價。這關乎相關性。加密現在正處於這個十字路口。它必須選擇殺死自身的某些部分,這樣那些能夠進化和主導的部分才有機會超越初期階段。

聲明:

  1. 本文轉載自 [Decentralised.Co],原文標題《停滯之死》,所有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Decentralised.Co]。若對本次轉載有異議,請聯繫 Gate Learn 團隊,他們會及時處理。
  2. 免責聲明:本文所表達的觀點和意見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3. Gate Learn 團隊將文章翻譯成其他語言。除非另有說明,否則禁止複製、分發或抄襲翻譯文章。
即刻開始交易
註冊並交易即可獲得
$100
和價值
$5500
理財體驗金獎勵!
It seems that you are attempting to access our services from a Restricted Location where Gate.io is unable to provide services. We apologize for any inconvenience this may cause. Currently, the Restricted Locations include but not limited to: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Canada, Cambodia, Cuba, Iran, North Korea and so on. For more information regarding the Restricted Locations, please refer to the User Agreement. Should you have any other questions, please contact our Customer Support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