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健,是 Gate 持续增长的核心动力。
真正的成长,不是顺风顺水,而是在市场低迷时依然坚定前行。我们或许能预判牛熊市的大致节奏,但绝无法精准预测它们何时到来。特别是在熊市周期,才真正考验一家交易所的实力。
Gate 今天发布了2025年第二季度的报告。作为内部人,看到这些数据我也挺惊喜的——用户规模突破3000万,现货交易量逆势环比增长14%,成为前十交易所中唯一实现双位数增长的平台,并且登顶全球第二大交易所;合约交易量屡创新高,全球化战略稳步推进。
更重要的是,稳健并不等于守成,而是在面临严峻市场的同时,还能持续创造新的增长空间。
欢迎阅读完整报告:https://www.gate.com/zh/announcements/article/46117
京东稳定币布局全球 挑战跨境支付格局
全球稳定币格局:监管态势与商业模式的博弈
在全球监管环境逐渐明朗化的背景下,资本市场正掀起新一轮稳定币概念热潮。据数据平台显示,相关指数在六月中旬连续多日大幅上扬。在这片繁荣景象背后,一场关于未来金融基础设施形态的分歧正在形成。中国的科技巨头京东,凭借高层的公开宣告,正以一种独特的模式,参与这场全球性的博弈。
京东集团高层已明确表示,其目标是在全球主要货币国家申请稳定币牌照,旨在将全球企业间的跨境支付成本降低90%,并将效率提升至10秒之内。这一宣告背后,是一条从解决自身痛点到构建全球金融网络的宏大路线图。
京东的全球金融蓝图:从本地化到全球化
京东的国际业务策略强调本地化,包括本地电商、基建、员工、采购和发货,只销售品牌商品。这种本地化逻辑是理解其稳定币布局的关键。
为在全球主流市场复制"本地京东"模式,公司需要为每个节点配备本地结算能力。例如,在日本高效运营需要日元稳定币,在欧洲落地需要欧元稳定币。这种业务内生的合规需求,催生了对"本地稳定币牌照"的追求。稳定币网络的首要目标是为分布式的全球业务打造统一高效的金融操作系统。
B2B结算网络打通后,京东的下一步目标是进军C端市场,实现全球消费者使用京东稳定币支付的愿景。这一跨境消费体验面临的核心挑战是传统的外汇摩擦。目前稳定币市场高度依赖美元稳定币,非美元地区用户在支付时仍需频繁兑换币种,成本高效率低。京东构建的锚定本地法币的多币种稳定币体系,将成为打通这一壁垒的关键。
京东稳定币战略的重心是直接切入传统贸易结算市场,以"合规"为核心壁垒,聚焦服务那些对透明、高效支付方案有刚性需求的全球实体企业。这种策略与公司相关部门负责人的背景高度契合,这位行业老兵职业生涯始终致力于将支付技术嵌入真实产业场景。
美国稳定币法案:规则博弈与模糊边界
与此同时,美国正在构建一套不同的规则体系。《GENIUS Act》稳定币法案近日在美国参议院以压倒性多数通过。然而,这只是监管长征的第一步。该法案收到了大量修正案提案,一场关于规则细节的"诠释之战"才刚刚开始。
其中,一条备受关注的修正条款提议:非金融主营业务的上市公司不得发行支付型稳定币,除非获得特定委员会的全体一致同意。这一条款的最终解释权和具体实施细则,将由相关监管机构在激烈的博弈中决定。若限制被严格执行,科技巨头可能需要与持牌发行商合作,而非自行发行。
全球视角:支付之外的地缘金融
这场稳定币格局的演变发生在全球货币体系变革和对传统国际支付系统依赖进行反思的大背景下。京东的战略已超越单纯的商业效率考量,其表示支持并推动发行离岸人民币稳定币,但最终能否成行仍取决于相关监管。
京东的布局可被视为一次由市场力量主导的、自下而上的人民币国际化探索。世界正密切关注这场由监管和商业共同驱动的、可能决定下一代金融基础设施形态的大博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