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BOL 項目分享活動開啓!調研 Obol (OBOL) 項目,在Gate.io動態發布您的看法觀點,瓜分 $100 OBOL!
💰️ 選取10名優質發帖用戶,每人輕鬆贏取 $10 OBOL 獎勵!
項目簡介:
Obol 致力於分布式、去中心化和民主化未來的數字基礎設施——從以太坊開始,並擴展到整個 Web3 平台。作爲 Layer 1 區塊鏈和去中心化基礎設施網路的基礎,Obol Collective 擁有全球最大的去中心化運營商生態系統。目前,全球超過 800 個去中心化運營商運行 Obol 分布式驗證器 (DV),保障主網超過 10 億的資產安全,Obol 正在賦能下一代去中心化系統。
參與方式:
1.調研$OBOL項目,發表你對項目的見解。具體可包含但不限於:
🔹 Obol 是什麼?
🔹 Obol 去中心化驗證器有何優點?
🔹 $OBOL 代幣經濟模型如何運作?
2.帶上$OBOL現貨交易連結:https://www.gate.io/trade/OBOL_USDT
3.推廣$OBOL Launchpool 質押挖礦活動,分享OBOL Launchpool 參與步驟及質押福利,質押$GT、$BTC、$OBOL 免費瓜分2,250,000 $OBOL空投獎勵,年華收益率高達168%:https://www.gate.io/launchpool/OBOL?pid=291
穩定幣如何改變受制裁之外的全球貿易
撰文:Tiger Research
本報告由 Tiger Research 撰寫,分析了穩定幣如何改變受制裁之外的全球貿易、其作爲合法金融基礎設施的日益重要角色,以及俄羅斯和中國等國家的採用情況。
要點總結
1. 穩定幣作爲制裁下的戰略貨幣崛起
穩定幣的全球重要性日益增加,不僅作爲投機工具,還作爲實用金融工具——首先是個體,然後是機構,現在是整個國家。
穩定幣的興起始於加密原生環境,交易者使用 USDT 和 USDC 等穩定幣進行交易、高效轉移資本並在中心化和去中心化平台上獲取流動性。尤其是在銀行基礎設施有限或存在資本管制的市場,穩定幣增強了對美元的訪問能力。
隨後,穩定幣的採用擴展到機構和 B2B 用例。企業開始使用穩定幣進行跨境支付、供應商結算和工資發放,特別是在傳統銀行服務不可靠或成本高昂的新興市場。相比通過 SWIFT 或代理銀行的電匯,穩定幣交易幾乎即時結算,無需中介,成本顯著降低。這使得穩定幣不僅高效,而且對在政治或經濟不穩定地區運營的公司日益不可或缺。
現在,穩定幣正在國家層面進行測試,其角色從便利性轉變爲戰略性。面臨制裁或尋求替代美國主導金融體系的國家,如俄羅斯,已轉向使用穩定幣。
隨着穩定幣從企業工具轉變爲國家層面貿易的工具,其角色從操作便利性演變爲政治必要性。本報告將通過現實世界的案例研究,探討穩定幣如何被用於規避限制、降低成本並開啓新的貿易路線。
來源:Statista
俄羅斯日益將 USDT 等穩定幣以及比特幣、以太坊等主要加密貨幣納入與中國的石油貿易中。根據 2025 年 3 月路透社的報道,這代表了一種規避西方制裁的戰略努力。
交易模式相對簡單。中國買家將國內貨幣 ( 如人民幣 ) 轉給中介機構,中介機構將其轉換爲穩定幣或其他數字資產。這些資產隨後轉移給俄羅斯出口商,出口商再將資金兌換成盧布。通過排除西方金融中介機構,這一過程降低了制裁風險並增強了交易韌性。
在這些交易中使用的數字資產中,穩定幣扮演了尤爲關鍵的角色。雖然比特幣和以太坊偶爾被使用,但其價格波動性使其不適合大額交易。相比之下,USDT 等穩定幣提供價格穩定性、高流動性和易於轉移的特點,這些品質支持其在受限環境下的跨境結算中日益增長的角色。
值得注意的是,中國繼續對國內加密貨幣使用實施嚴格限制。然而,在與俄羅斯的能源貿易背景下,當局似乎對穩定幣交易持容忍態度。雖然沒有正式背書,這種選擇性容忍反映了務實優先級,尤其是維持地緣政治壓力下商品供應鏈的需要。
這種雙重姿態——監管謹慎與實際參與相結合——凸顯了一個趨勢:即使在官方限制性政權內,也在悄悄採用數字資產以獲取其操作實用性。對中國來說,基於穩定幣的結算提供了一種繞過傳統銀行系統、減少對美元依賴並保障貿易連續性的方法。
來源:Chainalysis
俄羅斯並非孤例。其他受制裁國家,如伊朗和委內瑞拉,同樣轉向穩定幣以維持國際貿易。這些例子表明,穩定幣作爲在政治受限環境中維持商業功能的工具,其使用模式正在增長。
即使制裁隨時間緩解,基於穩定幣的結算也可能繼續使用。其操作優勢——更快的交易速度和更低的成本——非常顯著。隨着價格穩定性成爲跨境貿易中日益關鍵的因素,預計更多國家將加緊討論穩定幣的採用。
3. 全球穩定幣勢頭:監管更新與機構轉變
俄羅斯尤其通過親身實踐體驗了穩定幣的實用性。在美國凍結了與受制裁交易平台 Garantex 相關的錢包後,俄羅斯財政部官員呼籲開發盧布支持的穩定幣——一種減少對外國發行人依賴並保護未來交易免受外部控制的國內替代品。
除俄羅斯外,其他幾個國家也在加速探索穩定幣的採用。雖然俄羅斯的主要動機是規避外部制裁,但許多其他國家將穩定幣視爲增強貨幣主權或更有效應對地緣政治變化的工具。其吸引力還在於跨境轉帳更快、成本更低的潛力,凸顯了穩定幣作爲金融基礎設施現代化驅動力的角色。
這些發展揭示了兩個關鍵趨勢。首先,穩定幣監管已超越概念性討論,政府正在積極塑造其法律和操作參數。其次,地理分化正在形成。像日本和新加坡這樣的國家正在推動受監管的穩定幣整合,而泰國等國家則採取更嚴格的措施以保護國內貨幣控制。
盡管存在這種分化,全球普遍認識到穩定幣正在成爲全球金融基礎設施的永久組成部分。一些國家視其爲對主權貨幣的挑戰,而其他國家則將其視爲更快、更高效的全球貿易支付工具。因此,穩定幣在監管、機構和商業領域的重要性正在上升。
4. 穩定幣不是權宜之計——它們是新的金融基礎設施層
穩定幣在跨境交易中的日益增長反映了金融基礎設施的根本性轉變,而不僅僅是規避監管的嘗試。即使是歷史上對加密貨幣持懷疑態度的國家,如中國和印度,也開始在戰略性商品貿易中間接利用穩定幣,親身體驗其實際效用。
這一發展超越了制裁規避。最初的零售級實驗已演變爲機構乃至國家層面的整合,使穩定幣成爲少數展示真實產品 - 市場契合的區塊鏈創新之一。因此,穩定幣越來越被視爲現代金融系統的合法組成部分,而非非法活動工具。
將穩定幣視爲未來金融架構結構元素的機構——而非臨時解決方案——可能將在下一波金融創新中佔據領先地位。相反,那些延遲參與的機構可能面臨被動適應他人設定標準的風險。因此,政策制定者和金融領導者必須理解穩定幣的本質及其長期潛力,並制定與全球金融系統演變方向一致的戰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