穩健,是 Gate 持續增長的核心動力。
真正的成長,不是順風順水,而是在市場低迷時依然堅定前行。我們或許能預判牛熊市的大致節奏,但絕無法精準預測它們何時到來。特別是在熊市週期,才真正考驗一家交易所的實力。
Gate 今天發布了2025年第二季度的報告。作爲內部人,看到這些數據我也挺驚喜的——用戶規模突破3000萬,現貨交易量逆勢環比增長14%,成爲前十交易所中唯一實現雙位數增長的平台,並且登頂全球第二大交易所;合約交易量屢創新高,全球化戰略穩步推進。
更重要的是,穩健並不等於守成,而是在面臨嚴峻市場的同時,還能持續創造新的增長空間。
歡迎閱讀完整報告:https://www.gate.com/zh/announcements/article/46117
Solana鏈上新風向:原子套利佔據交易半壁江山 探祕MEV新玩法
Solana鏈上MEV新玩法:原子套利佔據交易半壁江山
隨着去中心化交易所推出個性化優先費用和防夾措施,Solana上的三明治攻擊收益顯著下降。截至5月6日,這一數據已降至582個SOL,而幾個月前,單個三明治攻擊機器人的日均收益能達到1萬個SOL。然而,這並非MEV的終點,一種新型的原子套利正成爲Solana鏈上主要交易來源。
數據顯示,原子套利在鏈上的佔比已達到驚人程度。4月8日,原子套利貢獻的小費比例高達74.12%,其他時間也基本維持在50%以上。換言之,目前Solana鏈上每兩筆交易中,可能就有一筆是原子套利。
盡管如此,社交媒體上幾乎看不到關於原子套利的討論。這種新型套利機會究竟是隱藏的金庫還是另一種形式的割韭菜工具?
原子套利:MEV交易新思路
原子套利指在單一、原子的區塊鏈交易中執行多步驟的套利操作。典型做法是在同一筆交易中,先在一個DEX以低價買入資產,隨後在另一個DEX高價賣出。由於整個過程封裝在單個原子交易中,它天然消除了傳統跨交易所套利或非原子套利中的對手方風險和部分執行風險。交易成功則鎖定利潤;失敗時除損失交易費外,套利者資產狀態恢復原狀,避免只完成買入未完成賣出的情況。
原子性並非爲套利設計,而是區塊鏈保證狀態一致性的固有屬性。套利者巧妙利用這一保證,將原本需分步執行且有風險的操作(買入、賣出)捆綁在一個原子單元內,從技術層面消除執行風險。
與傳統三明治攻擊或自動交易機器人不同,原子套利更注重在多個交易池中發現差價獲取套利機會,而非僅關注同一交易對。
暴利神話與殘酷現實
近期數據顯示,這種原子套利似乎頗具盈利空間。近一個月來,Solana鏈上原子套利獲利12萬枚SOL(約1700萬美元)。獲利最多的地址成本僅128.53SOL,收益達14129個SOL,收益率109倍。最大單筆收益僅花費1.76SOL,賺取1354個SOL,單筆收益率達769倍。
統計顯示,原子套利機器人共5656個,平均每個地址收益24.48SOL(3071美元),平均成本約870美元。月收益率可達352%,雖不及此前三明治攻擊者,但仍是不錯的生意。
然而,這裏顯示的成本僅爲鏈上交易成本,原子套利背後還需更多投入。根據MEV開發者提供的信息,執行原子套利的硬件條件包括私有RPC和8核8G服務器。成本計算顯示,服務器月費用在100-300美元之間,私有服務器搭建每月至少50美元。整體月成本在150-500美元左右,且這僅是最低門檻。爲加快套利速度,通常還需配置多個IP地址的服務器。
實際案例顯示,某原子套利部署網站上,近一周僅15個地址收益超過1SOL,最高爲15 SOL,其他均在1 SOL以下,不少處於虧損狀態。考慮服務器和節點成本,該平台幾乎所有機器人可能都虧損,許多地址已停止套利。
揭開"穩賺不賠"的套利迷霧
現實與大數據似有衝突,總體上Solana原子套利機器人仍處盈利狀態。這也符合"二八法則",少數高水平套利機器人獲取大量收益,其他則成爲新的韭菜。
原子套利盈利關鍵在於發現套利機會。以最高獲利交易爲例,該筆交易用2.13 SOL購入3679枚grok代幣(單價約0.08美元),然後以19.9萬美元價格出售(單價約54.36美元)。顯然,這次套利成功抓住了某個交易池流動性稀少的漏洞,由未注意池子深度的大戶買單。
但這種機會稀少,且鏈上機器人幾乎都在關注類似機會。因此,這種偶然的大套利機會更像中彩票。
原子套利近期興起可能源於部分開發者將其包裝成穩賺不賠的生意,提供免費版供小白用戶使用並附教程,僅在套利獲益時收取10%分成。此外,這些團隊還通過協助搭建節點和服務器,提供更多IP服務收取訂閱費。
實際上,大多數用戶對技術理解不深,所用套利機會監測工具雷同,導致獲利不多且無法覆蓋基礎費用。
除非具備一定技術基礎,擁有獨特的套利機會監控工具且配置高性能服務器和節點,否則大多數希望參與原子套利的玩家只是從炒幣被割變爲買服務器和訂閱費被坑。隨參與人數增加,套利失敗概率也在提升。以某平台收益最高程序爲例,目前交易失敗率超99%,幾乎所有交易都失敗,參與機器人仍需繳納鏈上費用。
在投身這看似誘人的"原子套利"浪潮前,每位潛在參與者都應保持清醒,充分評估自身資源和能力,警惕那些被過度包裝的"穩賺不賠"承諾,避免成爲新型"淘金熱"下的又一波韭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