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ate廣場 #创作者活动第一期# 火熱開啓,助力 PUMP 公募上線!
Solana 爆火項目 Pump.Fun($PUMP)現已登入 Gate 平台開啓公開發售!
參與 Gate廣場創作者活動,釋放內容力量,贏取獎勵!
📅 活動時間:7月11日 18:00 - 7月15日 22:00(UTC+8)
🎁 活動總獎池:$500 USDT 等值代幣獎勵
✅ 活動一:創作廣場貼文,贏取優質內容獎勵
📅 活動時間:2025年7月12日 22:00 - 7月15日 22:00(UTC+8)
📌 參與方式:在 Gate 廣場發布與 PUMP 項目相關的原創貼文
內容不少於 100 字
必須帶上話題標籤: #创作者活动第一期# #PumpFun#
🏆 獎勵設置:
一等獎(1名):$100
二等獎(2名):$50
三等獎(10名):$10
📋 評選維度:Gate平台相關性、內容質量、互動量(點讚+評論)等綜合指標;參與認購的截圖的截圖、經驗分享優先;
✅ 活動二:發推同步傳播,贏傳播力獎勵
📌 參與方式:在 X(推特)上發布與 PUMP 項目相關內容
內容不少於 100 字
使用標籤: #PumpFun # Gate
發布後填寫登記表登記回鏈 👉 https://www.gate.com/questionnaire/6874
🏆 獎勵設置:傳播影響力前 10 名用戶,瓜分 $2
基金會退潮:加密項目治理範式的重構與挑戰
基金會模式的困境與加密項目治理的未來
十一年前,以太坊基金會在瑞士成立,爲加密項目的治理結構樹立了早期典範。在隨後的"萬鏈齊發"時代,基金會幾乎成爲了Layer1項目的標準配置。去中心化、非營利、服務社區等理念一度被視爲區塊鏈項目治理的黃金標準。
然而,近期一篇關於加密貨幣基金會時代終結的文章重新引發了業界對基金會模式的反思。這種理想化結構在現實中面臨的挑戰逐漸顯露,基金會的光環正在迅速褪去。
理想與現實的衝突:基金會模式的失控案例
理想中的基金會應該是項目初創階段與自治治理之間的關鍵紐帶。但隨着許多項目進入成熟期和規模化階段,這種機制開始顯現出結構性問題。內部矛盾、資源分配不當、社區參與感降低等問題逐漸浮現,越來越多的項目基金會在實際運作中出現治理失衡,理想與現實之間的差距不斷擴大。
一些知名項目的基金會就曾遭遇嚴重的治理危機。有的基金會在未經DAO批準的情況下擅自劃撥大量代幣,引發社區強烈反對;有的因不當的代幣操作導致清算和幣價暴跌,最終不得不將國庫交由DAO接管;還有的因高位出售代幣、運營效率低下等問題頻遭詬病。
在權力結構方面,早期的某些項目因基金會與創始團隊之間的權力爭鬥陷入長期內耗,不僅延誤了發幣進程,還引發了投資者訴訟。類似的情況也發生在其他一些項目中,基金會被指控邊緣化創始人,並在關鍵事務上缺乏積極作爲。
這些案例表明,當前部分基金會面臨着治理流程不透明、權力結構模糊、資金管理與風險控制薄弱,以及社區參與和反饋機制不足等問題。在監管環境逐漸友善和行業快速變化的背景下,基金會的角色定位與治理模式是否需要重新審視和升級?
隱藏的利益網路與代幣表現
在加密項目的實際運營中,基金會與開發團隊的角色分工逐漸形成了一套結構範式:基金會負責治理協調、資金管理與生態資助,而技術開發則通常由獨立的開發團隊承擔。然而,這背後或許也存在着越來越多利益交織的復雜現實。
據業內人士透露,在一些北美項目背後,已形成一個由律師、傳統合規顧問構成的專業化基金會"架構輸出集團"。他們爲項目提供標準化的"開發團隊+基金會"模板,幫助其合規發幣、設計治理架構,並深度參與諸如空投規則、生態基金投向、做市合作等關鍵事項。
然而,這些董事通常並非項目原生成員,而是以高額年薪掛名擔任基金會要職,在沒有深度參與產品建設的前提下卻握有實質性的"合規否決權",甚至對關鍵資源流向產生影響。
通過對近期基金會活躍度較高的一批公鏈項目代幣表現的統計發現,多數項目在過去三個月和一年內均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下跌。盡管這一走勢也受到整體市場行情的影響,但仍值得關注。
公司制模式的崛起與治理範式的重構
據業內消息,已有多家市值排名靠前的項目計劃在今年下半年撤銷基金會架構,直接並入開發團隊。作爲加密項目的兩種主流組織形式,基金會與公司制架構各有側重:基金會強調非營利、去中心化與生態治理,而公司制則以效率與增長爲導向,追求業務發展和市值增長。
一些投資機構也表示,開發公司模式能夠更精準調動資源、吸引人才並快速響應變化。隨着加密項目上市潮升溫、幣股聯動加劇,公司主導的治理結構似乎更具優勢。
在這樣的背景下,一些基金會的退出是否已經進入倒計時?加密項目治理範式的重構或許正在悄然展開。未來,項目方需要在效率、合規與去中心化之間尋找新的平衡點,以適應行業的快速發展和日益復雜的監管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