穩健,是 Gate 持續增長的核心動力。
真正的成長,不是順風順水,而是在市場低迷時依然堅定前行。我們或許能預判牛熊市的大致節奏,但絕無法精準預測它們何時到來。特別是在熊市週期,才真正考驗一家交易所的實力。
Gate 今天發布了2025年第二季度的報告。作爲內部人,看到這些數據我也挺驚喜的——用戶規模突破3000萬,現貨交易量逆勢環比增長14%,成爲前十交易所中唯一實現雙位數增長的平台,並且登頂全球第二大交易所;合約交易量屢創新高,全球化戰略穩步推進。
更重要的是,穩健並不等於守成,而是在面臨嚴峻市場的同時,還能持續創造新的增長空間。
歡迎閱讀完整報告:https://www.gate.com/zh/announcements/article/46117
京東穩定幣布局全球 挑戰跨境支付格局
全球穩定幣格局:監管態勢與商業模式的博弈
在全球監管環境逐漸明朗化的背景下,資本市場正掀起新一輪穩定幣概念熱潮。據數據平台顯示,相關指數在六月中旬連續多日大幅上揚。在這片繁榮景象背後,一場關於未來金融基礎設施形態的分歧正在形成。中國的科技巨頭京東,憑藉高層的公開宣告,正以一種獨特的模式,參與這場全球性的博弈。
京東集團高層已明確表示,其目標是在全球主要貨幣國家申請穩定幣牌照,旨在將全球企業間的跨境支付成本降低90%,並將效率提升至10秒之內。這一宣告背後,是一條從解決自身痛點到構建全球金融網路的宏大路線圖。
京東的全球金融藍圖:從本地化到全球化
京東的國際業務策略強調本地化,包括本地電商、基建、員工、採購和發貨,只銷售品牌商品。這種本地化邏輯是理解其穩定幣布局的關鍵。
爲在全球主流市場復制"本地京東"模式,公司需要爲每個節點配備本地結算能力。例如,在日本高效運營需要日元穩定幣,在歐洲落地需要歐元穩定幣。這種業務內生的合規需求,催生了對"本地穩定幣牌照"的追求。穩定幣網路的首要目標是爲分布式的全球業務打造統一高效的金融操作系統。
B2B結算網路打通後,京東的下一步目標是進軍C端市場,實現全球消費者使用京東穩定幣支付的願景。這一跨境消費體驗面臨的核心挑戰是傳統的外匯摩擦。目前穩定幣市場高度依賴美元穩定幣,非美元地區用戶在支付時仍需頻繁兌換幣種,成本高效率低。京東構建的錨定本地法幣的多幣種穩定幣體系,將成爲打通這一壁壘的關鍵。
京東穩定幣戰略的重心是直接切入傳統貿易結算市場,以"合規"爲核心壁壘,聚焦服務那些對透明、高效支付方案有剛性需求的全球實體企業。這種策略與公司相關部門負責人的背景高度契合,這位行業老兵職業生涯始終致力於將支付技術嵌入真實產業場景。
美國穩定幣法案:規則博弈與模糊邊界
與此同時,美國正在構建一套不同的規則體系。《GENIUS Act》穩定幣法案近日在美國參議院以壓倒性多數通過。然而,這只是監管長徵的第一步。該法案收到了大量修正案提案,一場關於規則細節的"詮釋之戰"才剛剛開始。
其中,一條備受關注的修正條款提議:非金融主營業務的上市公司不得發行支付型穩定幣,除非獲得特定委員會的全體一致同意。這一條款的最終解釋權和具體實施細則,將由相關監管機構在激烈的博弈中決定。若限制被嚴格執行,科技巨頭可能需要與持牌發行商合作,而非自行發行。
全球視角:支付之外的地緣金融
這場穩定幣格局的演變發生在全球貨幣體系變革和對傳統國際支付系統依賴進行反思的大背景下。京東的戰略已超越單純的商業效率考量,其表示支持並推動發行離岸人民幣穩定幣,但最終能否成行仍取決於相關監管。
京東的布局可被視爲一次由市場力量主導的、自下而上的人民幣國際化探索。世界正密切關注這場由監管和商業共同驅動的、可能決定下一代金融基礎設施形態的大博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