穩健,是 Gate 持續增長的核心動力。
真正的成長,不是順風順水,而是在市場低迷時依然堅定前行。我們或許能預判牛熊市的大致節奏,但絕無法精準預測它們何時到來。特別是在熊市週期,才真正考驗一家交易所的實力。
Gate 今天發布了2025年第二季度的報告。作爲內部人,看到這些數據我也挺驚喜的——用戶規模突破3000萬,現貨交易量逆勢環比增長14%,成爲前十交易所中唯一實現雙位數增長的平台,並且登頂全球第二大交易所;合約交易量屢創新高,全球化戰略穩步推進。
更重要的是,穩健並不等於守成,而是在面臨嚴峻市場的同時,還能持續創造新的增長空間。
歡迎閱讀完整報告:https://www.gate.com/zh/announcements/article/46117
比特幣雷霆網路:突破閃電網絡局限的BTCFi新方案
比特幣雷霆網路:重新審視比特幣閃電網絡的設計邏輯
一、比特幣的支付困境
比特幣作爲去中心化和不可篡改的加密貨幣,在實際支付場景中卻面臨諸多挑戰。當用戶嘗試用比特幣購買一杯咖啡時,往往會遇到交易確認時間過長、手續費過高的問題。這種情況下,等待交易確認的時間可能比等待咖啡的時間還要長,有時手續費甚至高於咖啡本身的價格。
比特幣網路上的資產目前主要以持有(HODL)爲主,難以實現貸款、組合或互操作等更復雜的金融功能。這主要是因爲比特幣的Script腳本結構較爲保守,限制了大多數鏈下交互場景。比特幣的設計初衷並非爲了每秒處理上萬筆支付交易,但現實需求卻要求比特幣能夠更便捷地用於日常小額支付,如購買遊戲皮膚或視頻打賞等。
二、閃電網絡:權衡之下的解決方案
閃電網絡可以類比爲比特幣主鏈旁的快速通道。其核心理念是對主鏈交易效率的一種妥協:既然鏈上交易存在速度瓶頸,那麼不必執着於將每筆交易都記錄在鏈上,而是通過建立用戶間的專屬"支付通道"來實現高頻次記帳,最終僅在通道關閉時將資金狀態同步至區塊鏈。
這種模式類似於朋友間每週輪流請客的結算方式 - 人們不會在每次用餐後立即轉帳,而是累積多次消費後一次性結清帳目。閃電網絡本質上是由大量此類支付通道組成的交易網路。
然而,這個看似巧妙的設計在實際應用中暴露出多重困境:
通道搭建門檻高:用戶需預先鎖定資金才能建立交易通道,這意味着想要與任意對象交易就必須提前建立專用通道連接。
路由問題復雜:當用戶A與B缺乏直連通道時,即便存在A-C-B的間接路徑,但若中間通道資金不足或路徑節點不可用,交易仍會失敗。
安全風險:系統要求用戶保持在線以防範對手方在通道關閉時提交過期交易進行欺詐,這對普通用戶的設備運維能力提出了較高要求。
這些結構性缺陷導致閃電網絡的實際應用始終難以突破瓶頸。公開數據顯示,當前整個閃電網絡的資金鎖倉量僅維持在約1億美元水平,相對於比特幣系統萬億級市值而言,其生態地位近乎邊緣化。這促使業界思考:是否可能構建出更完善的離鏈支付協議來突破現有困局?
三、雷霆網路協議概述
Bitcoin Thunderbolt是一種基於比特幣基礎層的軟分叉升級方案。它不依賴第二層網路或跨鏈橋,而是直接在比特幣主鏈協議層面進行改動,從根本上提升了比特幣的可擴展性、交易性能與可編程能力。
在性能方面,該方案借助UTXO Bundling技術,實現了對比特幣傳統交易處理模式的顯著優化。UTXO Bundling允許將多個UTXO聚合處理,相當於壓縮了交易數據量,從而在不犧牲安全性的前提下,將交易速度提升了約10倍。
在可編程性方面,該方案重新引入並擴展了OP_CAT操作碼。OP_CAT允許對數據進行連接操作,使開發者可以構建更復雜的腳本邏輯,從而在比特幣主鏈上直接實現智能合約。這意味着開發者可以在原生比特幣網路上部署去中心化應用,無需依賴側鏈、Rollup或跨鏈橋。
在資產協議整合層面,該方案提出了Goldinals統一標準。Goldinals提供了一種基於零知識證明和狀態承諾的資產發行框架,是一套"比特幣原生"的代幣標準,不依賴外部信任機構,也不需要復雜的跨鏈橋,就能在鏈上驗證每一個代幣的存在與狀態。
該方案在去信任化交易方面也有重要突破。其推出的BitMM系統支持用戶在比特幣鏈上進行無需信任的交易撮合和信息驗證。
與傳統的擴容思路不同,該方案採取了"主鏈原生擴容"路徑。無論是交易壓縮、智能合約支持,還是資產標準整合與鏈上交易撮合,均直接運行在比特幣主鏈之上,使用的是原生BTC,而非跨鏈映射代幣。
3.1 核心機制剖析
比特幣雷霆網路和閃電網絡都旨在解決比特幣主鏈交易確認慢的問題,但兩者存在本質區別:
閃電網絡更偏向於"支付通道"模式,僅支持轉帳支付,不支持智能合約或復雜邏輯,且搭建和維護門檻較高。
雷霆網路致力於提供具備編程能力的鏈下協議,支持圖靈完備的操作,能構建更復雜的狀態資產、流動性協議與金融應用。
雷霆網路的核心機制包括:
靈活可調的多方籤名:將比特幣籤名拆分,由用戶和委員會分別持有,通過添加"小祕密"實現無需在線對話的籤名傳遞。
異步容錯的委員會帳本:由多個節點組成的服務小組負責記帳,即使部分節點離線,只要多數在線就能保持帳本正常運轉。
原子互換式最終化:通過三步"原子互換"實現鏈下重構和鏈上贖回的一氣呵成,防止任何一方單方面獲利。
3.2 雷霆網路的協議設計與關鍵創新
非交互、遞歸式籤名委托:設計了可重復調整的閾值Schnorr籤名結構,大大降低了在線要求。
每次轉移都換"新鎖":每次轉移時更新籤名,使舊籤名失效,防止重復利用。
鏈上只留一次痕跡:僅在開始和結束時上鏈操作,中間變動在鏈下完成,提高隱私性。
脫機也不會丟錢:只要委員會多數在線,就能完成轉移或贖回,無需擔心時間鎖過期問題。
機器證明安全:所有關鍵步驟經過形式化驗證,安全性得到自動化工具檢驗。
四、雷霆網路與現有閃電網絡方案的對比
雷霆網路相比現有閃電網絡方案(如BOLT協議、Breez SDK、Phoenix)的主要優勢在於"安全性"和"理論完備性":
然而,雷霆網路也存在一些劣勢:
五、雷霆網路的潛在影響:BTCFi的催化劑?
雷霆網路在理論上可能是當前BTCFi的最優解,但在實際操作上仍處於早期階段。它類似於比特幣世界的"以太坊2.0白皮書",具有遠見但尚未進入工程系統級落地。
雷霆網路可能的發展路徑包括:
被Rollup化集成:作爲比特幣側的DeFi引擎,集成到現有L2解決方案中。
形成獨立標準生態:發展出自己的網路生態、節點運維體系和聚合器等。
被更簡單方案取代:如果未來出現無需復雜機制就能實現類似功能的系統。
從生態層面看,雷霆網路的最大意義在於讓比特幣資產首次具備了"鏈下合約可組合性"。引入的UTXO Bundling和OP_CAT兩大特性爲Bitcoin網路帶來了原生可編程性和更高的鏈上吞吐量。這爲統一比特幣生態協議、包容各種資產以及實現BitMM提供了可能。
然而,雷霆網路目前仍處於理論研究階段,距離開發者實際應用可能還有一定距離。未來它如何與比特幣生態融合,以及能否真正成爲BTCFi的突破口,仍需時間驗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