穩健,是 Gate 持續增長的核心動力。
真正的成長,不是順風順水,而是在市場低迷時依然堅定前行。我們或許能預判牛熊市的大致節奏,但絕無法精準預測它們何時到來。特別是在熊市週期,才真正考驗一家交易所的實力。
Gate 今天發布了2025年第二季度的報告。作爲內部人,看到這些數據我也挺驚喜的——用戶規模突破3000萬,現貨交易量逆勢環比增長14%,成爲前十交易所中唯一實現雙位數增長的平台,並且登頂全球第二大交易所;合約交易量屢創新高,全球化戰略穩步推進。
更重要的是,穩健並不等於守成,而是在面臨嚴峻市場的同時,還能持續創造新的增長空間。
歡迎閱讀完整報告:https://www.gate.com/zh/announcements/article/46117
新加坡Web3新規重塑亞洲格局:監管收緊引發行業大撤退
亞洲 Web3 行業面臨重大變革:新加坡監管新規引發連鎖反應
2025年5月30日,新加坡金融管理局(MAS)發布了關於數字代幣服務提供商(DTSP)的新規回應文件,這一舉措可能對整個亞洲 Web3 行業產生深遠影響。新規定將於2025年6月30日正式實施,MAS明確表示不設任何過渡期,這意味着一場大規模的"新加坡 Web3 撤退"可能已經悄然開始。
MAS在這份措辭嚴厲的諮詢文件中明確表示將"極其謹慎"地處理相關事務。這種態度標志着新加坡正以一種出人意料的方式告別過去,從漸進式的政策調整轉向近乎"斷崖式"的監管收緊。對於還在觀望的項目方和機構來說,現在的問題已經不是"是否離開",而是"何時離開"以及"去往何處"。
昔日輝煌:監管套利的黃金時代
回顧2021年的新加坡,當時的情況與現在截然不同。在中國全面禁止加密貨幣交易,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嚴厲監管之際,新加坡卻以開放姿態歡迎 Web3 創業者。多家知名機構選擇在此設立總部,不僅因爲0%的資本利得稅,更因爲當時 MAS 展現出的"擁抱創新"態度。
彼時的新加坡被視爲 Web3 行業的"監管套利聖地"。企業只需在新加坡註冊,就能合法地向全球(除新加坡外)用戶提供數字資產服務,同時享受新加坡金融中心的聲譽加持。這種"立足新加坡,服務全球"的商業模式一度吸引了大量 Web3 從業者。
然而,新加坡的 DTSP 新規意味着該國徹底關閉了監管友好的大門,其態度可以簡單概括爲:將未獲牌照的 Web3 從業者全部清退出新加坡。
DTSP定義及其影響
DTSP 即數字代幣服務提供商,根據相關法案定義,DTSP 包括兩類主體:
這個定義看似簡單,實則影響深遠。MAS 對"營業場所"的定義非常廣泛,包括"在新加坡由持證人用於開展業務的任何地點(包括可以從一個地點移動到另一個地點的攤位)"。這意味着,只要在新加坡沒有持牌,在任何場所開展任何涉及數字資產的業務都可能面臨法律風險,不論是針對本地還是境外客戶。
對於居家辦公的情況,MAS 的態度是:如果是海外公司的僱員,在家辦公可以被接受。但這一規定仍存在諸多模糊之處,例如項目創始人是否算僱員,持有股份是否算僱員等,都需要 MAS 進一步明確。
數字代幣服務的廣泛定義
MAS 對數字代幣服務的定義範圍極廣,幾乎涵蓋了所有相關的代幣類型和服務,甚至包括發布研究報告。這意味着,如果作爲一個意見領袖或機構在新加坡發布分析某個代幣投資價值的報告,理論上可能需要 DTSP 許可,否則可能被判定爲違法。
這一規定可能影響的羣體包括:
結語:監管套利時代的終結
新加坡此次監管動作表明,其意圖將所有不合規的從業者清退出境。無論是在高檔寫字樓還是家中沙發,只要涉及數字代幣服務,都可能被納入監管範圍。由於相關定義存在大量灰色地帶,MAS 很可能採用"案例導向"的執法策略。
想要臨時申請合規?恐怕並不容易。MAS 明確表示將以"極其謹慎"的方式審批 DTSP 牌照,只有在"極其有限的情況下"才會批準申請。
在新加坡,監管套利的時代正式落幕,行業格局或將迎來重大變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