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盛:比特幣(BTC)創新高後的市場結構發生了什麼變化?

自 5 月中旬以來,比特幣一直在 10 萬至 11.2 萬美元的窄幅區間內交易,昨日創下 123,200 美元的歷史新高。上週末,該貨幣對接近年初至今的阻力位 112,000 美元,並於週四突破 114,000 美元,本週收盤價為 118,000 美元。週一亞洲早盤,比特幣繼續突破 12 萬美元大關,並在當天晚些時候創下 123 美元以上的歷史新高(本週上漲 14%)。自那時起,加密貨幣已回落 5%,至 11.7 萬美元的水平。

(來源:ZeroHedge)

今年迄今,比特幣的市場主導地位一直在穩步上升,目前為 66.4%,而以太幣是唯一落後的資產,佔比為 10.1%。自 4 月初解放日徵收關稅以來,加密貨幣市場總額已成長 9,000 億美元,目前達到 3.74 兆美元。儘管 BTC 已達到歷史最高水平,但加密貨幣總市值仍低於 2025 年 1 月 1,600 億美元的高點。高盛加密貨幣研究小組進一步分析了隨著比特幣創下歷史新高,市場結構中哪些方面已經改變,哪些方面沒有改變。

一、發生了什麼變化:現貨需求強勁,企業儲備增加

高盛的分析指出,比特幣市場結構在近期發生了幾個顯著變化:

現貨交易量激增: 上週四和週五比特幣價格的上漲受到強勁現貨交易量的支撐,光是週五現貨交易量就超過 200 億美元(Coinmetrics)。這表明此次上漲是真實的買盤推動,而非單純的衍生品市場炒作。

美國現貨比特幣 ETF 資金流入: 上週,美國現貨比特幣 ETF 的日均交易量也相當可觀,達到 65 億美元,其中貝萊德 IBIT ETF 佔據了 80% 的流量(彭博)。美國比特幣 ETF 目前持有超過 1,450 億美元的資產,其中 IBIT 佔 850 億美元(彭博)。7 月前兩週,美國現貨 BTC ETF 的淨流入量達 33.9 億美元,其中上週尾盤的流入量佔比較大,恰逢比特幣突破區間上軌。這顯示機構資金正透過 ETF 大規模進入比特幣市場。

企業將加密貨幣納入國庫: 上個季度,現貨需求的增量來源之一是越來越多的企業將加密貨幣敞口配置到其國債中。據報道,上市公司在第二季度購入了 13.1 萬枚比特幣(153 億美元),使其總敞口增至約 85.5 萬枚(1000 億美元)。這表明企業對比特幣作為儲備資產的接受度正在提高。

交易所比特幣供應量變化: 交易所的比特幣可用供應量在 5 月大幅增加至 270 萬枚 BTC。然而,過去一年活躍的比特幣供應量在過去幾年中一直在逐漸減少,目前僅有 38.2% 的 BTC 總供應量在過去一年中轉移到了鏈上。這可能反映了長期持有者(HODLers)的信心,以及市場上可供交易的比特幣數量相對減少。

永續期貨持倉創歷史新高: 上週透過加密貨幣原生交易所的永續期貨持有的 BTC 部位已從 300 億美元強勁成長至 349 億美元(創下歷史新高)。這顯示交易員對比特幣的槓桿多頭押注達到前所未有的水平。

二、哪些沒有改變:波動率與基差穩定

儘管比特幣價格出現顯著波動,但高盛的分析也指出了一些未改變的市場特徵:

隱含波動率穩定: 上週,比特幣價格從 10.8 萬美元上漲至 12.32 萬美元(上漲 14%),隨後回落 11.7 萬美元(較高點下跌 5%)。儘管標的資產出現這些波動,但隱含波動率幾乎沒有變化。比特幣 1 個月隱含波動率年初至今一直在逐步下降,從 1 月的 60 降至 7 月初的低點 35,目前略有上升,為 39。這表明市場對未來波動的預期相對穩定。

風險逆轉率下降: 所有期限的風險逆轉率實際上都同步下降,從看漲期權的 2.5 降至 1.5(GS Trading)。這可能意味著市場對看漲期權的需求相對減少,或者對看跌期權的需求增加,反映出市場情緒的謹慎。

期貨基差穩定: 隨著 BTC 現貨價格上漲,現貨與近月期貨的隱含融資比率也小幅上升至 10%。然而,較長期基差仍穩定在 7.5% 左右。這表明儘管短期內有套利機會,但長期市場對比特幣的預期相對理性。

結語:

高盛的分析揭示了比特幣創歷史新高後市場結構的微妙變化。現貨需求和企業儲備的增加,顯示比特幣正獲得更廣泛的機構認可。然而,隱含波動率和期貨基差的相對穩定,也表明市場對其未來走勢仍保持一定程度的謹慎。這份報告為投資者提供了深入了解比特幣市場動態的寶貴視角。

此頁面可能包含第三方內容,僅供參考(非陳述或保證),不應被視為 Gate 認可其觀點表述,也不得被視為財務或專業建議。詳見聲明
  • 讚賞
  • 留言
  • 分享
留言
0/400
暫無留言
交易,隨時隨地
qrCode
掃碼下載 Gate APP
社群列表
繁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Bahasa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